■段旭紅/北華大學計財處
現今,高效招生之中,會計專業是熱度非常高的科目,同時也是各個院校中錄取分數較高的專業,這是出于現今社會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而這一專業符合社會要求,十分好就業,任何單位都需要會計專業人員來進行勞動建設。因此,許多高等院校也會開設會計相關的專業來實行教學,報考人數每年也十分之多。但是臨近畢業,真正從事與會計相關職業的學生數量卻并不夠量,比例不多。
高等院校會計專業課堂依據目前觀察來看,部分課堂教學方法仍舊是太過于傳統守舊,對學生沒有真正的吸引力,難以調動其學習熱情與興趣。而高等院校的學生很容易出現課堂開小差,注意力不夠集中,無法真正吸收會計專業的相關知識等現象。并且,教師雖然基礎理論知識淵博,卻不一定有其在企業工作的實戰經驗,對于實踐操作的技術能力這方面而言,對學生的教授不太理想。因此,會計專業的課堂教學就趨向于理論化與核算性,而學生并沒有能夠將其所學的理論知識完全運用于將來的畢業后的實際工作之中,社會教育缺少對學生的入崗前培訓指導,在學術理論與實際工作之中,學生很難把握其運行規律,缺少經驗。
許多學校雖然聘請了教師、教授等來為求學者授課,但是教學者的專業素質水平往往參差不齊,為了保證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會計學習環境,就需要強化整個師資團隊,提高其專業教學水平。因此,在受聘階段,就要嚴格設下關卡,實行高要求,聘請有真才實學的教師擔當會計課堂講解教學的重任。而雖然許多教師的學歷高,理論知識淵博,教授課本概念等十分容易,其自身卻缺乏真實實習于企業之中的會計崗位的體驗。因此,學校應該大力投入資金建設師資團隊,比如,開設公共活動來鼓勵校內工作人員繼續學習,強化自身能力,且明確要求其多加入實踐經驗來融合課堂內容,為求學者帶來更為高效的會計教學課堂。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的會計體制改革等準則法規就層出不窮,時至今日,對其教材編制的改革與創新仍舊是整個院校會計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任務。出版通常很難跟上時代信息知識的腳步,其更新效率非常低,由于出版社的等等原因,發行質量很容易不夠精準符合時代發展。因此,國家對于教材編制的更新應該迫切加大力度,以保證其與時代進步相統一,帶給學生盡量準確無誤的教學內容,不在這塊出現偏差錯誤。而在沒有完全精準的教材范本的時候,學校及教學者需要靈活應變來解決教學問題,其應該多自行學習、審視、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量,結合時代進步思考,來授予學生盡可能完整先鋒的知識理念,不因教材更新遲緩還受其損害教學質量。
對于會計專業而言,一定量的實習活動對于其求學者的長期發展十分有利,單一的理論知識顯然不夠,需要學習多提供實習模擬活動來充實學生的求學生活。不要讓教育流于形式,要讓其實習起到真實效果,學習可以加大這方面的經濟投入,來幫助學生完成會計模擬實習,并且對其實習成績實行一定的監督總結。為了更好加強學生對于實習活動的學習效率,可以采用分段分時間式的成績打分制度,比如開端,讓學生進入實習單位辦理蓋章手續,過程里其每月的工作記錄,任務完成度都需要檔案記錄向學校匯報,而在實習完畢后可以向所在實習單位請求相關的實習證明來為學校檔案提供記錄證明,以此來完成整個實習活動的成績打分,便于管理,真正促進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
現如今,會計專業的學科設置趨向于綜合化,一個會計學專業通常涵蓋了財務管理、審計、成本會計等等相關專業,學科的設立就更多,專業課的數量十分龐大,但是實際的生活應用或就業崗位之中最通用高薪好就業的是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其他的專業課比如審計與財務管理很難用得到,只有職位比較高階高層才會應用到,而這對于一開始需要從基層入門的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難度。其在就職崗位時,就需要完成一定的角色轉換,才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其實際崗位之中,這種學科種類多,就業范圍窄的問題大大影響了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選擇,再加上這些課程的實踐性質很強,單靠理論分析很難理解全貌等特點,極易造成學生厭學甚至為但為成績與學分去學,而不能深入理解其知識內容的不良現象。
總的來說,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的課堂教學改革,應當參考整個實質環境來具體分析。其教學者的水平、求學者的思想意識、院校所能提供的實踐崗位資源以及整個時代發展下需要更新的各個細節都是需要深入探究解決的,在此基層上提出相關解決策略,為會計專業教學解決迷茫現狀,帶來更為應景實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