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在我國社會經濟體系迅速發展的背景影響下,當代經濟市場環境對高職院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教育應以學生的就業發展作為導向,同時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強化其理論知識以及培養其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現階段,由于受到多元化的影響,導致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價值觀面臨著諸多挑戰。由此,如何實現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正確培養教育,已成為了當代高職院校需面臨的重要課題。
高職院校對價值觀的教育質量會直接影響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發展,正確合理的價值觀教育會使學生樹立起端正的職業價值觀,這不僅能夠強化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使其形成獨立思考的思維模式,對其的長久發展有著重大意義。所謂職業決策就是指學生將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做出選擇,這也是諸多大學生在踏出校門后需面對的必然問題。因此,具備良好的職業決策能力顯得至關重要。但根據相關研究資料表明,現階段,諸多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決策水平仍處于中等階段,這代表著其缺乏良好的職業決策能力,若該情況無法得到及時改善,便會對其的未來發展造成影響[1]。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對于自身所學的專業仍然存在模糊的情況,比如,并不是出于自身的性格愛好而選擇的專業,而是聽從家長意見或是其他因素而進行選擇的。因此,當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時,很容易出現以下兩種情況:(1)過度重視自我體驗的感覺,利用片面、不完整的信息,對自身專業的發展做出評估,進而引發一系列的消極情緒;(2)由于缺乏對職業市場的了解,無法充分認識到自身所學專業在市場中的定位、義務與權力,進而出現否認自身價值的情況。
在社會迅速發展的背景影響下,當代勞動市場對人才的標準已逐漸從曾經的個人能力、學歷等轉向個人綜合素質,而職業精神是體現個人綜合素質的關鍵,同時也是專業勞動人員的職業道德與行為規范的一種代表。現階段,諸多高職院校學生仍缺乏符合社會需求的職業精神,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包括:(1)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動搖其職業價值觀;(2)由于受到學校教育過程帶來的影響,導致不同學院的學生自身職業精神水平存在差異性[2]。
職業價值觀教育屬于一種具備較強實踐性與指導性的專業素質教育模式,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當代高職院校專業的設置和市場職業需求的匹配度逐漸提升,而專業實踐與課程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由此,要想實現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正確教育,高職院校應根據對職業教育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考慮,使其與相關的專業課程相結合,以此確保職業價值觀教育具有實效性[3]。
由于不同年級與專業的學生所具備的知識結構存在差異性,因此其價值觀取向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在展開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應確保學生身心發展與專業知識水平得到有效結合,且不能提出過高的要求,避免教育成果出現與現實脫節的情況發生。除此之外,在進行職業價值觀教育時,應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給予對應形式的教育方法[4]。
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活在具有多層次與多元化的環境中,其職業價值觀極易受到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根據相關實踐研究結果表明,具備寬容、向上、積極氛圍的校園環境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樹立其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同時能夠培養其對職業的分析判斷力。因此,對于學生職業價值觀來說,校園文化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由此,高職院校必須構建氛圍良好的校園環境,為培養學生職業價值觀奠定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學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其所具備的職業價值觀是否正確端正,對其未來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全面教育顯得至關重要,當代高職院校必須意識到樹立正確職業價值觀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并以此為基礎,展開具有目的性的教育工作,以此確保職業價值觀教育工作能夠得到全面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