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梅/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如今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處于不容樂觀的發展狀態,迫切得到創新的力量,以推進自身的變革與發展。而校企合作模式的引入,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帶來了一些啟示。高職院校應該真切意識到其中的啟示作用,采取有效的舉措去創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達到全面、全程、全員育人的重要教學理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教學建設工作。
新時期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不甚理想,阻礙著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提升,也影響著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健康問題。
許多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始終偏向于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并沒有過多地組織實踐活動,導致學生依舊對思想政治教育無法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很難挖掘到教師所講內容的精髓,許多內容都是泛泛而談,容易讓學生原本抱有的一點興趣逐漸喪失,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也就降低了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學習效果[1]。而且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所學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企業的文化思想及其實踐內容都存在脫軌的問題,導致學生并不能對其進行學以致用,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部分企業雖然接納了學生在生產環境中進行學習,但是企業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還停留在粗放的階段,這也會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狀態和政治意識。比如企業傾向于重視經營性的業務活動,卻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這也就決定了這部分企業比較重視效益,忽略了管理。因此,企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力度非常少,也不注重對入廠學習的學生展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這樣的情況下,并不容易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因此,這些企業的文化及其理念、精神、作風等等要素都很難對企業內部員工與實習學生產生吸引力,也就難以使其形成自身對企業的凝聚力,也很難感染人員的情緒,產生工作積極性。同時,若是長期下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會受到制約,不能發揮其良好的教化作用。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側重點方面存在不同,許多學生愿意接受新事物,但是也存在學生不愿意參與進去,這部分學生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生對環境的適應性之間存在的差異,使其參與積極性與學習態度都會很容易發現變化[2]。還有一些學生的思想狀態處于茫然的階段,普遍在從眾心理下去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際上,這些現象嚴重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變化帶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使得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面臨一定的挑戰。此外,部分學生在參與到社會工作競爭中的時候,會在較大的轉變沖擊之下產生不可忽視的心理落差,工作壓力不可避免地上升。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學生還需要應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則很容易產生緊張情緒或者恐懼心理。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很容易形成消極悲觀的情緒,很難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歸根結底,這些問題都是學生的適應能力不夠強的結果。因此,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創新與變革是勢在必行的舉措。
高職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與職場生活存在著非常緊密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一味地以思想政治理論為切入點,這容易增加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厭煩感。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將職業素養作為其中一個切入點,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提升[3]。而企業教育是培養這一素養的重要陣地,也是延續著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在校企合作模式之下,學校就應該切實認識到企業也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能夠為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提供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親近和接觸社會,利用其中的各種社會能量,滲透積極的教育力量,熏陶學生的情操。但是為了要避免學生產生職業恐懼感,防止其在強烈的排斥情緒下產生逆反心理,還需要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建立起合適的學習基地,落實工學結合這一學習模式,讓學生在真實的就業環境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這主要是因為工學結合并非是讓學生真正地就業,即便學生被要求履行和正式員工一樣的工作職責和義務,也不容易讓學生產生職業恐懼感,可消減學生的壓抑情緒。而且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參與到工學結合的實踐過程中,能夠考察自身的能力,還可以在親身接受職業指導與訓練的過程中,了解各種職業信息,拓寬自身的認知結構,利于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與此同時,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可助益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當前許多高職學生都處于對未來發展的茫然懵懂的狀態,這就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而教育工作者若是要提高這一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還需要重視讓學生樹立起自己的理想,并且堅定自己的信念,從而迸發堅強的內心力量,去克服一切困難。而教育工作者在開展高職學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時,可以考慮分階段和按年級的原則來進行貫徹落實[4]。比如在第一階段,初入學的學生處于適應和定向的期間,教師可組織“自我角色的認知和轉換”這一主題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可以在這一教育活動中學會對自我定位進行思考。高職院校可以聘請合作企業的有關人員對學生進行集體的輔導,讓學生可以受到職業理想的熏陶,尋找屬于自己的職業理想。
在第二階段,主要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普遍處于職業認知的階段。此時,教師可以為其組織頂崗實習活動,或者讓學生自主選修課程,還可以使其參與到體驗式的互動活動中去,加強對社會職業環境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對職業的認知,學會自主尋找適合個人興趣愛好的職業方向,可為學生樹立起自身的職業理想,堅定自己的信念而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第三階段,學生處于職業抉擇期,也是一個目標實現的階段。在這個方面,要求高職院校能夠為學生組織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其可以與社會進行有效的接觸,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鍛煉,學會對自我進行合理的評價。同時,高職院校要做好定向指導工作,讓學生從現實和理想的對比中,對自身的職業選擇方向進行明確,從而慢慢形成可以與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相符合的職業理念,利于保證學生健康可持續的職業發展。
校企合作模式能夠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產生沖擊,既有挑戰,也有發展機遇。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抓住這一機遇,積極探尋有效的改革措施,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效的創新。在此,筆者主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轉變原有的思政教育組織系統,迎合學生實習分散的實際特點,結合學生的實習區域或者實習項目等情況,要構建起矩陣制的合理組織形式,讓組織管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比如某學院就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采取了工作站這一新型的做法,在工學結合或者在頂崗實習的階段,就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形式進行創新。
第二,高職院校和企業可以共同搭建教育平臺,讓學生在實訓和實習的期間,輔導員可以隨時隨地為學生提供及時合理的指導,通過輔導員的合理介入,可以確保學生在實習或實訓期間也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接受人文關懷。為此,企業需要建立起實習管理系統,并且制定工作匯報制度,讓輔導員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工作情況,然后采取有效的干預與管理對策。第三,構建健全的輔導員駐點駐企負責制度,并強化企業的調研制度。輔導員可定期尋訪,或者展開企業調研活動,對學生在實習或實訓過程中的實際表現進行了解與掌握。第四,融入企業教育資源,組織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可以潛移默化地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明確企業對人才提出的素質能力這方面的要求[5]。
高職院校應該定期對學生展開心理普查這一工作,同時建立起學生的心理成長檔案。通過普查這一項工作,教師可以有效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及時發現學生內心存在的心理隱患。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及時予以合理的指導與干預。為此,高職院校可以合理設置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公共必修課程,要求教師足夠的專業能力與素養。同時,高職院校可以與企業合作,共同組織心理健康宣傳月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此外,高職院校可以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及時解決學生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對策,及時合理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要貫徹落實高職思政教育,會發揮出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要保證學生獲得持續的健康發展。高職院校還需要重視健全校企合作體制。第一,高職院校要完善相應的管理體制,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思政教育管理機構,讓企業積極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將企業自身的育人功能發揮出來。高職院校和企業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各個相關部門的思政教育事宜進行溝通與協調,合理策劃多樣化的思政教育專題活動,貫徹落實科學合理的思政教育計劃。此外,高職院校和企業要重視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在實習協議之中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計劃、日常管理細則、定期交流會晤制度等等。在校企雙方的需求導向下,堅持互惠互利與利益聯動的原則,形成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期發展而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不容樂觀的問題。為了改善這個問題,要求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作用,采取多種有效的創新教學措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促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并提高其職業素養,堅定自身的職業理想,增強內心的信念力量。此外,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并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也是有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舉措,能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變革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