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夫哲/廣東行政職業學院
在大學體育體驗式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能及時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求,更是深入發展當前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學校可以將拓展訓練項目與傳統體育教學相結合,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合適的拓展訓練內容,讓學生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并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從而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1、對拓展訓練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拓展訓練是教學活動的重點組成部分,具有單獨的課程結構。但是目前許多大學缺失對拓展訓練重要性的認知,知識系統結構不夠科學、全面,導致拓展訓練活動內容不全面,理論知識基礎也不牢固。
2、拓展訓練活動過于形式化
拓展訓練對教學場地和器材設備有很高的要求,有的學校訓練空間有限,對于像高空斷橋等很多訓練項目的器材基本沒有,導致可以組織的訓練活動只有幾種,而且許多學校從來沒有野外拓展訓練活動,使得拓展訓練成為只能口頭出現的形式,難以發揮拓展訓練的實際價值。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依然采用只注重體能而忽略心理素質的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不愿意學習體育知識技能,而拓展訓練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讓體育課提高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增強了心理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其綜合素質。另外,目前在大學生中存在心理障礙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缺乏自信心或團隊意識淡漠或抗壓能力弱,沒有足夠的勇氣克服困難,在大學體育進行拓展訓練的體驗式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磨煉學生的意志、完善他們的人格和增強其心理素質能力等。
體驗式拓展訓練教學模式的結構可分為:組織準備、活動體驗、感悟歸納、分享交流以及整合應用五個環節。在這五個環節中,有70%的時間用于實施、體驗項目,剩余時間用于團體討論、總結和分享。體驗式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的心理體驗,在項目總結和討論階段要求教師準備足夠充分的相關理論知識,引導學生由心理體驗轉變為思想意識。
無論是校內拓展訓練項目還是校外拓展項目,無論項目的程度是簡單還是復雜,都是根據學生特點和環境條件不斷加以修改、改革和完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合理開展拓展訓練,首先要觀察進行拓展訓練的場地周邊情況以及場地條件,分析場地是否能進行信任背摔或生死電網等訓練項目,然后可以根據學校的條件,配置一些雙手吊樁、蒙目障礙等器材。此外教師可以開展野外生存項目、七巧板訓練項目等,提升大學生團隊領導能力;設置團隊合作情境,培養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有條件的開可以開設沙漠探險訓練項目,提升大學生風險意識,增加他們正視困難的勇氣。
要實現拓展訓練的準確定位,就要提升拓展訓練的效率,促進其制度化、規范化以及常態化,進而在大學體育體驗式教學中合理運用拓展訓練[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現有的條件,在拓展訓練中制定一個的標準,合理安排拓展訓練的課程,以便順利開展拓展訓練,或者在大學體育教學用必修課的形式明確拓展訓練的地位,引導學生重視拓展訓練并自主參與。
學習應該加強拓展訓練的宣傳,讓大學生自主參與拓展訓練,拓展訓練是體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能提升大學生身心素質,培養他們團隊合作意識,還能增強體育教師的素質教育和理論知識,簡直是一舉兩得。拓展訓練的宣傳可以在學校展板上展示圖片,或組織參加過的學生以親身經歷向其他學生宣傳拓展訓練的好處和意義,也可以邀請相關專家來學校為學生講解拓展訓練的知識,讓學生和老師了解其價值和魅力。
開展拓展訓練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和學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是教師要具備生活基礎知識技能、急救知識常識等,避免在訓練過程中出現意外,為拓展訓練的順利開展提供完整、有利的條件。同時,教師要根據社會發展趨勢,不斷學習和積累新的知識,積極挖掘社會生活資源中的教學價值,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不斷提升并完善自身的專業素質,就拓展訓練內容積極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
隨著國家不斷深入、完善教育體制改革,使大學體育教學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拓展訓練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鍛煉學生體能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提升了學生的人格品質。將拓展訓練與大學體育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發揮了兩者的最大優勢和價值,滿足了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