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高職院校成為這一階段發展重要部分,其數量在不斷增加,質量也在不斷提高。高職教師作為學校中一股重要的力量,作為學校教育和教學質量的保障,在當今迅速發展的職業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教師隊伍的規模急劇擴大,關注他們的成就動機,促進他們的職業成長成為提高該群體質量的重要方面。高職教育在我國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其辦學體制、辦學定位、辦學功能都與學術型、研究型的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大區別。此外,高職教育還不斷的與成人教育結合在一起,發揮著繼續教育的功能,對現代社會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研究的理論意義在于把心理學中的成就動機理論與高職院校教師聯系起來,從而探究高職教師成就動機水平,分析此方面的影響因素;成就動機在當今社會運用廣泛,對于激勵人走向成功具有重要作用,高職教師作為社會中一個龐大的群體,探明其成就動機水平,從而從內部動因來激勵高職教師進一步發展,對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有重要意義。
成就激勵理論把人的成就動機分為力趨成功和力避失敗兩種,前者具有高成就需要,他們更容易被難度中等,有一半成功機會的工作所吸引;而后者具有較低的成就需要,喜歡從事難度特別低、很容易實現的工作或者難度特別高的任務。成就激勵理論在教育領域有很多方面的應用價值。第一,在對從教人員的崗位安排上,通過對他們進行成就動機測量,了解高職教師個人的成就動機特點,有利于更好的安排和部署教師的工作任務,方便對教師的管理;第二,成就需要不同的教師個體,激勵方式也相應的需要有針對性的變化,了解高職教師的不同需求和工作動機對于采取適當的激勵措施有重要意義;第三,成就動機的高低是可以通過學習、培養、訓練等改變的,所以學校可以通過培訓等多種方式來做出改變,從而提高教師們的工作效率。
期望——價值理論的觀點得到很多心理學家的認同,并且己經成為很多后繼心理研究的理論基礎。該理論用數學公式的表達方式對人類的心理現象和行為進行計算,有利于更精確的對此方面數據進行量化,是心理學中對人類動機研究的新嘗試。但是,人類的心理和行為何其復雜,成就動機的研究僅僅用數理問題來表示,低估了人類的心理復雜性,忽略了成就動機的個體差異性和多樣性,這對研究結果的表達可能造成誤解。
無論是男教師還是女教師,無論結婚與否、哪個年齡段、有多長時間教齡、是什么學歷、擁有什么職稱、教的是哪個學科,高職教師對追求成功具有較高的期望,而對失敗既不是沒有擔心,但也沒有顯示出過多的擔憂。同時高職教師在工作中還是有一些擔心出現失敗的情況,在接受有挑戰性的工作時會存在顧慮。
高職教師的成就動機不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激發和培養。根據上章的分析結果和影響因素,筆者認為可以從教師個人的角度和學校的角度采取措施和對策。
從高職教師個人層面:①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②設置合適的自我目標;③努力培養工作興趣;④不斷提升工作能力;⑤在正確歸因的過程中增強自我效能感。
從學校組織層面:①維系動態的心理契約;②構建合作型教師文化;③完善考核評價機制;④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⑤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和晉升空間;⑥實施必要的參與管理。
高職教師作為職業教育中的主力軍,作為承載教育教學任務的主要擔當者,他們對工作的態度、對工作的積極性、對工作的期望直接影響工作效率。成就動機理論目前已經運用的比較成熟,但大多集中在對學生的成就動機的調查以及如何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并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成就動機的研究不僅對學生很有必要,對教師來說也很重要。目前對教師領域的成就動機也不斷有研究成果出現,研究對象既有中小學教師,也有高校教師,但是對高職教師一直沒有系統的研究。
高職院校在辦學規模、辦學理念、辦學目標上都與普通高校不同,筆者希望能夠在此研究的基礎對高職院校教師目前的成就動機有所掌握,并發現其中有待改進的地方,以期能夠提出有效的建議和對策,幫助教師群體形成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也期待高職院校能夠重視教師的成就動機,關注教師的職業成長,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由于筆者學識有限,運用統計軟件的能力有限,對國外高職院校的發展還沒有透徹了解,本論文的研究成果還有待進一步分析,希望能夠得到各位專家老師的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