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但是對于正準備與社會接軌的大學生而言,面對網絡各種信息時,非常容易受到其不良影響,嚴重則容易導致三觀不正,思想政治觀念崩塌。因此,我們要明白,網絡時代的存在給當代大學生正在帶來嚴峻的挑戰,因此人們要不斷地去正視這件事情,并要積極采取措施解決此類問題。
在冗雜的網絡環境下,發布言論的群體由于受教育程度不一以及素質參差不齊,時常會冒出一些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沖擊,容易導致其三觀出現偏倚,非常不利于學生思想上的良好塑造和教育。
大眾低俗的信息正在悄無聲息地讓大學生的審美日漸低俗化,更有甚者,還容易對其造成思想麻木的狀態,導致大學生成天迷于娛樂節目,不斷加深對網絡的依賴程度[1],而對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不屑一顧。長期下來,就容易引發學生思想政治上的危機。
由于網絡是一個保有隱私權和神秘的平臺,以及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容易對正統思想和權威性的觀念形成反抗的態度[2],這就助力了別有用心的公民有意在網絡上發布各種各樣的消息,旨在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洗腦利用。
就時下的“好心人扶摔倒老人反被敲詐”的熱點新聞就衍生出了很多諸如“老人摔倒怎么扶?該不該扶”的話題。因此很多鍵盤俠便在網上大肆發表個人言論,倡導大家不要扶起老人,因為這樣的事件更多換來的是碰瓷。因此,正在培育三觀塑造的大學生對于此類言論便開始趨于認同,而對于自古以來“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正統思想教育觀念卻日漸淡化,拋之腦后。長期下來,大學生便容易在精神上造成情感的缺失與淡然,對待世間苦難感情也變得愈加冷漠。
首先,只有讓大學生自己認識到網絡環境對于自身的挑戰時,才能夠真正做好充足的應對準備。因此,身處正準備與社會接軌的大學生群體而言,平時要加強個人判斷與安全意識,不要一味的聽取網絡言論,而是需要自己不斷加以思考,這樣才能學會不在網絡世界中隨波逐流。因此,大學生自身的防范觀念加強對于其思想政治的培育具有很大的好處。
在網絡時代包羅萬象的環境下,除了學生要做出個人努力,增強防范安全及判斷是非的能力以外,同時也不能夠忽視學校在組織教育上的作用。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在此類問題的解決上應該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例如,定期舉行講座或是以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思政教育,旨在不斷將其思想接上正軌,進一步的讓學生在面對網絡良莠不齊的信息時能夠抵制住諸多誘惑。此外,高校輔導員也應該時常在班群內講解相關網絡信息的復雜性,讓學生不斷加強對網絡信息防范的意識。通過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在三觀塑形的關鍵時期守住最后的關卡。
就目前而言,由于網絡上的各種信息泛濫,緊靠學生和學校的防范觀念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網絡負責部門應該建立起一套完備的網絡監管系統,旨在對網絡不良虛假以及敗壞三觀的信息進行監督管制。其次,對于屢教不改的用戶應該予以處罰和教育。再者,網絡有關負責部門還應該以立法的形式對網絡上故意制造虛假以及對公民群體有害,且造成廣泛影響的信息傳播者以法律處分。此外,網絡負責部門還應該控制網絡輿論的重心,不斷將有益正確的思想觀念帶到學生的視野中,真正的發揮網絡對學生的學習功用。
由于學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關乎學生未來的發展,學校便要大力重視對學生在這方面的教育指導。因此校方應積極倡導建立一個相對純凈的校園網絡環境,旨在讓大學生在學習與塑造期間降低不良信息對自身的思想政治影響。在校園安全網絡平臺里,發表言論的對象都是學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員冗雜的問題,且發表的言論也因素質的大致均衡而盡可能地避免了引起學生思想上的落差。通過這樣,才能不斷地讓學生在面對復雜網絡的環境下找到一片凈土。
綜上所述,大學生要懂得加強個人的判斷是非與安全意識,學校教育方面應該大力幫助學生進行思想政治上的組織教育,此外,對于網絡相關負責部門而言,則應該建立一套完備的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