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明 王希賓/三江學院
創業精神是大學生個人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體現,一般表現為勇于創新、敢于拼搏、爭于擔當、積極合作等品質。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具備創新創業精神的大學生一般擁有較為積極的人生態度,更善于發現機會并把握機遇,兼具干勁和闖勁,實現創新創業孵化的成功幾率非常高。當然,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并非與生俱來,需要通過對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并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得以逐漸培養而來。輔導員是大學生創業輔導的直接組織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創新創業教育也是其核心工作內容之一。高校輔導員將創業輔導與其他教育有機融合,通過科學的模式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建立創新創業理念、培養創新創業能力,鼓勵、指導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孵化,最終實現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的目標??梢哉f,創業輔導制度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精神培育中發揮著重要體系指導作用。
任何工作都有基本的運行操守,創新創業也也不例外。操守是公民對自己所從事職業必須具備的人品素養。具備較高人格品質和人格魅力的創業者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更容易掌握優質的創業資源,其創新創業孵化成功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創業操守具體可以表現為做事具有自己的道德底線,尊重客觀事實與法律,誠信經營與合作,有社會責任感和企業擔當。對于立志從事創新創業的大學生來講,創業的目標設置要合法合理,而不能唯利是圖,為了追求利益而不擇手段,走上違法的道路,這種創業不僅僅是失敗的,而且產生的社會影響也極其惡劣。因此,創業輔導必須重視對大學生進行創業孵化中的職業操守教育。受到社會整體大環境的負面影響,部分創業大學生的職業操守有待加強,這是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孵化的不可忽略的影響因素之一。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輔導不能夠僅僅停留在創業理論知識的灌輸和創新創業技能水平的提升上,還需要通過各種手段提升創業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識,道德與法律教育的缺失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孵化。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在創業輔導過程中有幫助大學生提高道德水準,塑造良好職業操守的責任與義務,引導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遵從職業操守和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在最大程度上發揮職業操守對創新創業孵化的正面作用。
創業必定會面臨較大的挑戰,承受巨大的壓力,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調整好自己的身心狀態,更需要積極、健康、穩定的心理支持?,F代的大學生多為90后,集萬眾寵愛于一身,他們的心理素質良莠不齊,很多人在面臨較大困難時,往往承受能力不強,應對方法不足。這些心理特質會直接影響創新創業孵化的進程。作為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在創業孵化過程中遇到較大困難時,要么是束手無策,要么是選擇退卻,他們常常缺少足夠的心理準備和應對措施。同時,大學生可能會出現好高騖遠的習慣,對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創業勇氣并不能夠有明確的自我認知,在寄予較高期望的創業中,一旦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便會由自滿變為自卑,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負擔重,情緒不穩定,影響身心健康。因此,我們的創業輔導制度也應該聚焦于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大學生的抗壓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在創業輔導過程中,輔導員要善于發現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強化引導工作,設計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疏導方案,輔導與激勵并行,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所需的健康心理素質。
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孵化的外部環境,尤其是國家的法律政策對創業會產生較大影響。這些影響兼具正面和負面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大學生創業依賴于國家一些法規政策的支持,大學生創業的熱情和動力離不開國家政策的鼓勵,國家也一直在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從國家層面到地方層面到各大高校,均出臺了一系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有些對大學生創新創業予以資金支持,有些是提供場地支持,有些是提供稅費減免或創業培訓支持等等。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孵化離不開這些政策的支持,然而,如果大學生并不熟悉這些政策,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對這些法規政策的利用,失去了政策的支持和巨大優勢,必然影響其創新創業的成功孵化?;诖?,輔導員在進行創業輔導時必須重視創業政策的宣講,讓大學生知曉相關政策,并能夠在創業過程中充分利用好相關政策。
大學生創業輔導的重點在于培養大學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同時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創業培訓、政策宣傳等各方面的信息傳遞,在可能的情況下提供部分資金支持,為每一項創新創業的成功孵化做好準備工作。輔導員在日常的教育管理活動中,可以通過設計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創業沙龍、舉辦成功人士創業講座等等,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通過創業成功人士的講授,激發大學生的創新興趣和創業意識,為大學生的全面創新創業做出積極貢獻。
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對精英培育的放棄,而是在實現大眾教育的同時強化精英教育。隨著高校的擴招,就業難成為應屆畢業生的難題。而想要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可靠的路徑就是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優秀人才。因此,高校必須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其主要目標就是為了培養雙創人才,而通過雙創人才的培養反過來促進創新創業的孵化。高校可以對建設運行后孵化中心進行功能劃分,例如創新創業服務區、創新創業成功案例展示區、創新創業試驗區和創新創業孵化區以及創新創業實戰區等。通過功能的劃分,讓大學生親自體驗創新創業的過程,挖掘創新創業所要具備的各項條件,發現自己的不足,完善自我,為自身實現創新創業做好準備。
高校開設創業課程并將其列為必修課,保證最低限額的課時量,讓每一位在校生都有機會在課堂上學習到創新創業知識。再通過開設選修課程,讓大學生更全面系統地掌握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創新技能、職業操守等等。同時可以與政府勞動部門合作,到學校舉行專題創業培訓,加強針對性和實戰性,其主要目標可以設定為通過創業培訓對大學生的創業思維進行強化。學生也可以選擇創業導師,在老師的指導之下進行創新創業孵化。
輔導員雖然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輔導的主要承擔者,但輔導員日常工作較為繁忙,精力有限。同時,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知識更替越來越快,輔導員也未必能夠掌握全面的創新創業知識,因此,學校可以邀請知名企業高層管理者、政府部門的專家、校友企業家等,與輔導員、班主任、院系領導等相結合,組成一支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兼具的創業輔導團隊。導師團隊成員定期到學校講授創新創業知識,分享實踐經驗,為學生答疑解惑。同時大學生在做實證調研或創業孵化的過程中,創業輔導團隊的成員可以 予以指導并提供協助,為創新能力和意識的培養做好保障,促進大學生成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