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國家各行業輸送專業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為確保人才培養的合格率,各高職院校不僅要在專業知識的培養上下功夫,更要注重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提升。對高職生的德育教育路徑何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進入到了新時代,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中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時代使命,發揮了新的時代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在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環境中被創造性轉化和和創新性發展的結果。我們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可以放到一個點上,那就是放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時代精神,無論是從國家層面上、還是從社會層面上亦或是從個人層面上都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從時代發展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表達。因此,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承擔了新的時代使命與價值。
高職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黃金季節。學習成績較低,自控力較差,但這樣的特點也決定了其精力充沛,思維敏捷,勇于創新,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優勢。特別的身心特征,特殊的年齡階段也決定了他們初涉世事,閱歷較淺,對于整個世界和社會的看法,往往是膚淺的,不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易受外界影響而又表現出自以為是、桀驁不馴的盲目自信。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迅猛增長,高級技術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社會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需求也愈加迫切。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并輸送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但是,對于高職生的培養不僅僅限于專業型技能型的層面,提高高職生的德育水平,提升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同等重要。或者說,德育培養相對于專業培養來講,更是一個浩大的教育工程,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個人角度,高職生特有的身心特點,無論是從其優勢上還是缺陷上,加強高職德育教育工作,密切注意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提升其人文素養有極大的幫助。從社會、角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客觀分析高職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素質狀況,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認知缺失。主要是缺少系統、規范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學習。表現為對很多優秀傳統文化常識不知、不解;已知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多處于碎片化狀態。二是認知淡化。主要是缺少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社會實踐意義的認識。表現為仁愛孝悌、克己奉公、修己慎獨等傳統美德的懷疑和漠視[1]三是認知扭曲。主要是缺少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表現為對精忠、誠信、守義等優秀傳統文化孤立、片面、靜止的“病態理解。基于以上狀況,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可以在以下幾方面探尋民高職德育的新方法。
首先,誦讀經典是對傳統文化進行理論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環節。誦讀活動可以靈活多樣:個體誦讀、團體誦讀、甚至可以吟誦經典,開展誦讀或吟誦大賽,中國典故大比拼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其次,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將優秀傳統文化納入教學體系,隨著思政課和語文課的學習,理解吃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首先,從國家層面來講,定期開展傳統愛國教育活動,加強國文化建設。組織學生到革命老區、英雄紀念碑、革命歷史博物館等地方參觀學習,喚醒學生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彰顯優秀傳統文化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其次,從社會層面講,開展社會公益事業實踐。社會公益事業實踐是學生踐行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等傳統美德,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組織高職生開展團體活動,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彰顯優秀傳統文化中“和”“合”的思想。創設微環境,設置模擬職場,鼓勵大學生利用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嘗試創業或者助力大學生假期入職,將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優秀傳統道德融入到職場化管理之中,使學生在日常管理中完成素質強化養成。從而以高尚的職業素養回饋社會。
再次,從個人層面講,開展孝親尊師教育實踐活動。孝親尊師是優秀傳統文化素質的基礎,核心是要喚醒學生的知恩、感恩、報恩情懷,內在地蘊含著家國情懷、重道尚學等重要品質。“孝親”主要是組織學生開展對父母、家庭“知一份愛、分一份憂、減一份負”等家庭責任活動,使學生知恩知禮,正心立志。“尊師”主要是規范學生言行舉止,養成對老師“問好、道辛苦、說再見,做好事”的良好習慣。孝親尊師教育活動,培育了大學生真善美的個人品德,踐行了中華傳統美德,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思想精髓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高職德育教育過程中實現了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創新踐行,對高職德育教育工作發揮了精神引領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