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護理職業學院
護理專業的發展很快,要求我們護理專業教師必須定期深入臨床進行實踐學習,了解臨床最新的發展動態,從而彌補書本知識滯后的情況。一年當中只有暑期時間較為充裕且集中,因此這一次暑期我選擇了甲乳外科完成臨床實踐。我曾去過胃腸外科和肛腸外科進行過臨床實踐,深知外科片區床位周轉是非常快的,所以在未去甲乳外科前就意識到這依然會是一個忙碌的科室。果然,第一天進科,就看到了把護士站圍成兩三圈的人潮。由于是周一,科里辦理出入院的患者格外多。但即使是如此忙碌,護士長依然帶領大家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各項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處理工作的間隙,護士長會帶著我巡視每間病房,每位患者,做到了解每位患者的休息、飲食狀況,與此同時做好圍手術期的健康宣教等。從小事中可以看出護理工作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三伏天,看到走廊上的新來的加床患者滿頭是汗,護士長趕緊去庫房拿落地扇,無不體現著護理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和奉獻精神。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養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甲乳外科的術后患者而言,術后功能鍛煉顯得非常重要,你在甲乳外科的每張床的床尾都能看到科里自制的“術后功能鍛煉情況”的評估表,它提示著責任護士依據術后天數更好地督促患者完成必要的功能鍛煉。再有,比較人性化和科學地一點是科里依據患者的不同身高制定了不同的爬墻訓練刻度,都體現出護理工作的細致入微。疾病的預防勝于治療。所以你在病區內除了能看到術后功能鍛煉的健康宣教欄,還能醒目地看到一些與疾病預防相關的知識,時刻提醒大家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識,比如“乳腺的自我篩查方法”的宣傳欄,這樣的圖片也給我提供了一些臨床資料用來豐富微課的內容。甲乳外科的諸多布局都體現了對健康知識的滲透,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它的讀書角,體現著濃郁的科室文化。
這次的實踐學習我的一些認識:
“病區護理”一般是由高年資護士擔任,她們熟知本科室的護理常規,對于處于不同恢復階段的每一位患者都能針對性地給予健康指導,像一本活教科書,能夠真誠自然地和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清晰自己該如何做好功能鍛煉。也讓我切實感受到健康宣教真的不能僅停留在教科書的蒼白的語言上,如何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患者掌握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非常重要,我們安排護生跟著病區助理接觸患者可以學到很多健康知識和溝通技巧。
病區護理工作者帶教護生非常認真,貫穿于護生實習的各個環節。早上護士長給護生安排病例完成早交班,在資料收集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運用護理程序完成臨床護理工作;平時工作中細心觀察護生操作,事后認真分析總結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我記得有這樣幾個基本操作:一,護生給患者進行吸氧,我們課上在講授吸氧流程時,反復強調的“帶氧插,帶氧拔”,學生課上能夠記得,考試能記得,但到臨床實際操作時就很容易遺忘,可能平時練習的還是不夠,她們操作起來是意識不到的;二,學生給患者做霧化吸入,霧氣量較正常情況下明顯少,她們不會去查找霧氣少的原因,而是直接就給患者帶上,缺乏評判性思維的意識;三,靜脈輸液的查對缺失。如果患者年齡大,意識不是很清楚,很可能會出現輸錯人的情況,問題的嚴重性學生意識不夠。看到這些問題,護士長都會把護生叫到一邊進行講解,給學生及時指出來,防止錯誤繼續下去。
啞巴操作居多,我極少看到護生與患者進行溝通,基本都是做完操作就離開,分析原因:不想說,不敢說。不知道如何溝通,再有學生不自信,覺得自己知識儲備不足,怕露怯。
鑒于此,我有以下幾點體會:(1)基礎護理技術這門課結束較早,學生對于相關操作難免會生疏,所以在實習前開展基礎護理技能訓練很有必要,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適應力,以免到臨床手忙腳亂。(2)學生知識的盲點或是薄弱點正是我們課堂教學需要重點關注和培養的地方。臨床和教學是相輔相成的。護理作為一門實踐服務學科,強調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更要注重臨床教學。歸根結底,教學也是為臨床服務的。(3)我們護理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就要向學生灌輸主動學習求知的理念,培養自己的評判性思維能力,不能僅僅局限于機械的執行操作,不懂得與患者進行適時的溝通。我們應當在校內,在平時的課上,校園活動中加強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滲透和培養。
這次實踐學習給了我滿滿的收貨,不管是甲乳外科的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技能方面,都是我日后工作的寶貴經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以更積極主動的工作立場,更扎實牢固的操作技能,更豐富深厚的理論知識,完善自己的工作職責,提高護理教學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