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全面小康,要在精準扶貧中攻堅脫貧,實現不讓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掉隊是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和中心工作。貴州省提出以“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期望百姓生活在自然與人文美的環境中,能在產業發展獲取物質富裕的同時滲透精神層面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相融合的愉悅,達到自然與人文美美與共的和諧。
《中共貴陽市委辦公廳貴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陽市特別困難村扶貧解困定點包干工作方案〉的通知》(筑委廳字〔2017〕8號)將開陽縣高寨鄉久場村作為貴陽市集中力量攻堅20個特別困難村之一。久場村作為貴陽市特別困難扶貧解困村的決戰場,要搶抓機遇,迎難發展,應著重解決好幾個問題。
高寨鄉久場村位于高寨鄉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6公里,原系久場鄉人民政府駐地。經2000年村級機構改革,將原鐘山村、主比村、久場村并為現久場村,全村總面積14.15平方公里,轄19個村民組。現有住戶1282戶,總人口4478人,黨員70名,其中勞動力2268人,留守兒童112人,留守老人62人,留守婦女83人。全村現有耕地7502畝,占總面積的25.9%,其中田3200畝,土4302畝。2016年,全村現有低收入困難戶309戶1303人,其中含低保戶31戶57人,五保戶8戶8人。
農耕文化歲月的繁榮。明朱元璋為“化愚民,弭邊患”,尤為重視西南邊疆佛教教化功能,曾使貴州一度成為南明永歷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原西蜀禪師紛紛入黔,創建禪寺,培養弟子,弘教開宗,兼具學子讀書講學。其“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的大乘佛教精神,刻苦自勵,悲天憫人,救死扶傷,濟貧助困,修橋鋪路,植樹造林,開渠灌田,安定社會,教化人民,對于化行邊表、為開發貴州、啟迪人文,作出了杰出貢獻。位于久場村已有300年歷史的三峰寺的遺跡和石刻:“忪真常奉佛;正直以觀人”,“千峰毓秀朝吉地;二水鐘靈映佳城”足見其創業精神與傳統文化的厚重。
基礎設施薄弱是導致久場村貧困落后的最主要原因。道路交通方面,久場村雖位于高寨鄉和毛云鄉之間的重要節點,但道路交通建設較落后,主干道高寨至久場道路、久場經石頭到毛云道路路面較窄;通組進寨道路及機耕道建設緩慢,尚未實現全覆蓋,仍有3個組道路不通。同時,現有道路路面坑坑洼洼,不僅讓村民出行困難,更限制了產業發展。水利設施方面,久場村地勢相對平坦,被群山環抱,由于排洪溝建設落后,缺乏系統性排水設施,特別是夏秋季節久場壩片區經常遭洪水淹沒,給農業產業帶來巨大損失。
缺乏產業支撐。目前,久場村以傳統零散種植業為主,主要經營水稻、玉米、油菜、白菜等傳統作物,經濟效益相對較低,是制約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瓶頸。同時,久場村農村土地改革工作進展緩慢,以至于土地流轉、合作社建立、農村“三變”等工作尚未產生效應。加之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當前,全村勞動力人口2268人,但近2000人外出務工,目前村里以留守老人、兒童居多,青壯年相對較少,存在勞動力資源不足、發展動力不足的突出問題,這也是制約久場村產業發展、村寨建設的一大因素。
扶貧首先就是要讓干部和群眾有信心,扶貧解困干部自己先要有信心,要淡化貧困意識,不能有著我們是去做貧困工作的一種貧困認知理念,而應該具有一種與我們的群眾共同致富的情懷。作為處于貧困地區的干部,要善于學習、理解扶貧政策,學習優秀的扶貧案例,結合沉底深入群眾,走下去摸清情況,知道目前轄區尚有絕對貧困人口數,低收入貧困人口數。比如,轄區鄉鎮以上公路等級比重,村級公路和機耕道,人畜飲水和水利灌溉設施,通電通網等基礎設施。惡劣環境中多少人需要搬遷移民方能脫貧,轄區農村經濟結構,傳統農業占比,社會事業、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教育、衛生等的扶持力度等。弄清我們貧困群眾的底在哪里,問題出現在哪里,準確掌握貧困的狀態,分析出當前扶貧工作面臨的問題,認真規劃及落實我們的責任。帶著扶貧責任走到群眾中,扶貧需要的就是“輸血”和“造血”相結合的方式,干部只有身入其中主動擔當,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正確看待任務,主動投身到扶貧地區,才能引導和動員群眾,共同扶貧。
扶貧先扶志,攻堅先攻心。習近平強調,干部群眾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凝聚以村支兩委為核心的黨員力量,帶著熱情深入到村組、到農戶、到田間地頭宣傳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關心、黨和國家不放棄任何一個群眾脫貧的決心、各級領導干部和社會各界人士為脫貧所做的努力及已擺脫貧困群眾的典型經驗。厘清群眾將如何融入處理好接受外部幫扶和自我奮斗的關系,切實理解外部幫扶是條件,明白自我奮斗才是根本,激發群眾主動脫貧意愿,消除貧困群眾單純依靠政府資助的“等靠要”思想,充分尊重他們的發展意愿和民主權利,充分調動他們自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全社會形成扶貧開發的良好氛圍。干部帶著好政策走到群眾中去,結合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形成各方攜手、上下聯動、左右連鎖、合力扶貧的良好格局,讓群眾看到在扶貧工作上的過硬措施,從心底走出“穿西裝的貧困”。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交通不便就把財路賭死了。作為區域性貧困的久場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硬件不硬,集中需要改善的道路設施主要有:外聯主干道不暢通,杠寨-久場-高寨干道是目前久場村對外連接的主干道,因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并且道路寬度較窄。久場-石頭-黃孔-毛云干道19公里,其中16.5公里道路為寬2.5-3米的普通硬化道路,路面也是坑坑洼洼。久場-大沖-平寨干道路面窄、坡度大。龍崗-杠寨-高寨-谷豐-平寨-大花水電站公路是目前高寨鄉與龍崗鎮連接的干道,道路寬6.5米。沙子坳-龍洞河景區道路寬3.5米,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產業發展和民族特色旅游開發的需要。全村有19個村民組內部道路尚未連成網,組與組之間連通不便,還有山灣、大坡腳、高枧三個村民組未硬化。產業種植區內采摘便道等基礎設施更是缺乏,生產成本的增加與勞動力的不足嚴重影響了產業發展和群眾生產。
生產生活條件完善是走向富裕的入場巻,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亟待改善。久場村飲用水源以主比、高寨水廠、蛤蟆洞水源和自建水源為主,給水設施較為落后,且用水衛生條件較差,15個村民組存在用水不足,4個村民組存在用水困難。久場壩片區地勢較低,雨季周邊山水匯聚在久場壩排洪不暢,導致久場壩片區1000余畝良田雨季經常遭洪災。村域范圍內缺乏山塘及溝渠,灌溉存在困難,存在工程型缺水,嚴重制約產業發展的需求。全村范圍內未鋪設排水設施,雨污合流,污水自然排放,沒有污水處理設施。久場村全村有危房180戶。久場村街上片區通訊信號強度不夠,主比片區網絡信號差,4G移動信號未覆蓋,尤其是主比片區使用的是黔南州福泉的通訊信號。
運用好久場村已具有的發展潛力。一是土地肥沃,在久場壩片區有1000余畝平整土地,是全鄉平整的土地數量最多的村,農作物單產全鄉最高,是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優良資源。二是水資源豐富,尤其在久場村的主比片區山間有多股水源發源,水質清澈適合發展淡水魚養殖。三是地理位置優,隨著貴甕高速的開通及貴陽至黃平高速啟動建設,將高寨鄉納入貴甕高速輻射區,為高寨鄉提供“高速紅利”,勢必為久場村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四是茶產業基礎好,目前,全村種植茶葉2000畝,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良好的基礎,茶葉品質較好。特別是在2015年首屆全省春茶斗茶賽中,獲得茶王稱號的“茗鶴春”牌開陽白茶就產自久場茶葉種植園。下一步采取茶旅一體化發展、茶葉精深加工等方式,帶動村集體和低收入困難戶發展。五是具有特色產業。通過走訪發現,久場村擁有多名盆景種植致富能人,產業發展基礎較好、氛圍濃厚,具有發展盆景種植的巨大潛力。盆景講究“一景、二盆、三支架”,能衍生出其他附屬產業,具有很強的經濟帶動力。
久場村以一產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種植產業方面:近幾年發展3000畝清脆李、7000畝茶葉、獼猴桃400畝;葡萄、蔬菜等種植產業為農戶零星種植,沒有形成規模養殖產業方面:黃土坡養殖林下養雞6000羽、主比組養殖生豬300頭、主州山灣片區養殖火鴨1000只。根據群眾特長的致富能手、土專家,找到新的帶動力量,挖掘群眾內在發展動力。結合群眾發展意愿,找到群眾最想做什么、群眾最想改變什么、群眾最想解決什么,完善項目編制,找到群眾愿意積極參與的發展項目。
久場村已規劃產業發展總體思路:以建設“久場茶果小鎮”為目標,以“一村二帶三園四場”(一村:盆景花卉專業村;兩帶:干山—山灣—林山—大坡茶果休閑觀光帶、肯井—黃土坡茶果休閑觀光帶;三園:無公害蔬菜種植園、晚熟葡萄種植園、精品紅心獼猴桃種植園;四場:林下養雞場、林下養鴨場、志豐養殖場、淡水養殖場;)為產業發展格局,根據市場定規模、依托能人選產業,通過產業發展提高低收入困難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保障產業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實現以村帶鄉,整體推進,力求做到高一格脫貧。
需求理論認為,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遞進。僅有物質的脫貧是外在的,人們更需要有精神層面的獲得感、滿足感和愉悅感。久場村扶貧解困更強化對公益基礎設施的項目建設: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在久場村已有垃圾清運車1臺,垃圾斗7個,沒有無垃圾箱的現狀下,增加垃圾清運車1臺、垃圾斗20個、垃圾箱50個。在大壩、徐家莊、韋坡、林山、干山等組新增安裝太陽能路燈80盞;新建公共廁所2座;安裝監控探頭、修建法制宣傳欄;結合二胎政策放開,擬新建幼兒園一所輻射久場、大沖、石頭三個村,為120余名適齡兒童提供學前教育,目前市教育局將此項目列入2017年山村幼兒園建設計劃;新建群眾服務中心1個;在高寨建設苗歡苗婭民族文化展示室。
高寨鄉探索創新型黨組織示范點1個,完善陣地“一委三會”議事建設;新設黨員家庭標識70個,黨員示范基地及標識標牌、黨建宣傳標語。
久場村的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在脫貧攻堅中,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實現是大家共同奮斗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開陽縣志[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
[2]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3]王路平.貴州佛教史[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
[4]中共貴陽市委辦公廳貴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陽市特別困難村扶貧解困定點包干工作方案》的通知[Z].筑委廳字[201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