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何現瑞/.河北地質大學;.河南內黃楚旺鎮一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完成黨要求的政治任務。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能夠捍衛高校意識,并有效實現中國大學生在黨的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主義社會道路進行發展。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內容中,能夠培養大學生形成敬業、執著、專注的優秀職業素養。現階段,我國企業開展個性化生產,培育企業成員工匠精神,所以,目前對于人才需求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對于工作要嚴格敬業。工匠精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內容,能夠促進我國產業升級,對大學生培養工匠精神有利于大學生未來發展,并能夠促進中國特色主義社會發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融入工匠精神成為高校發展面臨挑戰。本文基于此進行分析,首先表明工匠精神時代價值,之后說明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內涵,其次表明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然后闡述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融入現狀,最終提出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工匠精神是我國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靈魂,我國古代明朝《天工開物》以及現代的《大國工匠》都展現出我國工匠精神。中華文明的發展是由各行各業的無數工匠傳承精神作為發展基礎,其主要體現于工匠愛崗敬業,對于工作任務精益求精,具有一定職業素養,能夠心無旁騖,將自身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中,從而獲得成功,并促進我國行業發展。以上觀點為工匠精神的基因。
現階段,我國社會的發展積極鼓勵企業進行個性化生產,并培養企業員工工匠精神,以此促進企業進行快速發展。同時,我國政府將工匠精神體現于工作報告中,彰顯出我國政府對于工匠精神的認可以及支持。因此,工匠精神不僅能夠在供給側結構改革背景下引領我國制造走向智造,還能夠實現人們從事職業價值追求。
工匠精神蘊含嚴謹以及敬業精神。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培養人才的責任意識是現階段教育事業重點教育內容。敬業精神也是一種責任意識,同時,能夠體現職業能力,還能夠指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工匠精神不僅嚴謹,還具有工藝水準,主要表現在工作期間對待自身事業能夠嚴肅,并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有利于促進我國未來發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形成責任意識,在未來接受工作時能夠嚴肅認真,將我國傳統工匠精神進行傳承以及發揚。
工匠精神中蘊含一定的精益求精的上進精神。我國在社會發展中,制造業發展較為廣泛,但并不強大,我國在進行下一步發展時應面對制造業發展的挑戰。我國制造業弱小主要是由于制造業當中的工作人員缺乏追求卓越的精神。卓越是一種境界,不是一種標準。擁有卓越精神的人能夠將自身的優勢、能力以及資源發揮極致,從而能夠獲得成功。針對以上發展現狀,高校應培養大學生產生工匠精神,作為我國未來的接班人,對其進行工匠精神培養,能夠改善現階段制造業發展現狀,對大學生來說,形成工匠精神能夠使其受益終身。
工匠精神中具有求真務實的實踐精神。我國教育事業重要教育內容為培養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并形成實踐精神。高校教育課程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種實踐教育,與工匠精神具有密切關系。工匠精神是工匠將自身技藝不斷進行實踐后形成的。如果工匠沒有務實的態度就難以形成技藝的傳承。因此,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能夠培養大學生實踐精神,并將我國工匠精神進行傳承以及發揚。同時,還能夠鼓勵大學生為國家貢獻力量,促進我國快速發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重要教育內容之一,從社會主義核心管內容上能夠創分體現個人層面的敬業以及誠信精神,與我國工匠精神中的執著精神具有相同之處。同時,與工匠精神中的崇尚勞動觀念相一致,因此將工匠精神教育內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能夠培養大學生形成良好職業素質,并且對高校開展素質教育有積極影響。將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實現教育部門對高校實踐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要求,以此滿足國家對人才需求標準。
工匠精神主要屬于職業精神中的一種,屬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疇。我國教育部門、人設部門以及工信部門在培養人才中明確指出,大力培養大學生工匠精神能夠提升大學生專業能力以及綜素質。同時,我國教育部門對各大高校積極展開工匠精神教育,使其能夠在教育過程中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從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因此,我國大部分高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對大學生展開工匠教育活動,在新課程改革發展背景下,將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是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任務。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教育階段面臨發展缺少自信問題,如何有效提升高校發展自信,首先應明確角色定位,充分認識到自身教育任務。我國教育部門對高校教育角色定位提出全新教育要求,要求其在教育過程中能夠對大學生弘揚工匠精神,并為社會發展提供大量優秀人才,不僅專業技能強,還要具有優秀綜合素質。因此將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培養符合國家要求人才,并能夠促進高校快速發展,使能夠跟隨時代發展腳步,為我國發展做出杰出貢獻。
現階段,工匠精神時代需求已經在理論上得到社會支持。在實踐中,大部分工作領域中存在的問題依舊與工匠精神相背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中依舊存在一定問題,主要內容如下: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存在政治性逐漸淡化問題,主要是由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未曾堅持政治教育為主導,淡化政治教育內容,導致我國高校政治教育處于教育邊緣。其具體表現在大部分輔導員在對大學生進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時更加關注人文教育,忽視信念教育。并運用看視頻等方式營造思想政治教育范圍,缺乏嚴謹教育態度,導致大學生難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自身素質,不利于大學生未來發展,同時,也難以滿足現階段教育部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降低高校培養人才教育水平。
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堅守不力。現階段,我國全面進入經濟全球化發展,信息技術逐漸進入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學習中,人們在面對此種社會發展形勢時難以堅守意識形態。我國高校也受到信息技術發展影響,面對新媒體事業發展的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未曾占領先機,導致現階段網絡上大量傳輸西方文化,對我國大學生思想產生影響。并且,目前大量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生影響,而高校未能及時針對大學生此種發展現狀,運用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工匠精神進行教育,影響大學生未來發展,不利于我國未來發展。
最后,我國明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應由高校輔導員、共青團、黨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及哲學課教師為組成,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未曾與高校黨政隊伍以及共青團隊伍進行對接工作,僅是以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難以將工匠精神進行融入,不利于大學生形成職業素質,使其在面對工作時不能夠執著專一,從而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以上問題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領導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不夠明確,從而難以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工匠精神蘊含一定的社會責任,主要是對于個體角色的極致追求。工匠精神已經超越工的發愁,每一個人都應具有工匠精神,而不是職業中具有工匠精神。高校是為社會主義發展培養人才的重要事業,而高校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匠精神聯系較為密切,因此將工匠精神融入其中,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工匠精神,從而滿足現階段國家發展需求。高校應將工匠精神培養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將其貫穿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并開展工匠精神教育,使大學生充分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從而提升職業素質。
高校育人的核心為立德樹人,高校的主要教育任務為培養人才,一方面通過專業技能訓練培養大學生專業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教育鍛煉大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現階段社會發展更加注重人才素質,因此,高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觀念。但忽略培養職業素質。而工匠精神能夠促進人才對于工作嚴謹,并養成良好職業素質,高校在培養人才時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匠精神進行結合,以此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并進行產教融合,與企業共同培養高素質型人才。
卓越是一種目標,人們有卓越心理能夠將事情做到完美,同時,卓越也是工匠精神中的重要內容。對大學生培養工匠精神,能夠促進其形成卓越心理,對大學生來說,能夠受益終身。高校將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對大學生弘揚卓越文化,使其能夠認識到卓越心理的重要性,并將工匠精神與校園文化進行結合,舉辦相關實踐活動,以此引導大學生展開個性,追求卓越。
將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應教師應以身作則,將工匠精神作為教育工作要求,在心底對自身職業重新定位,并充滿教育責任感,在教育過程中以大學生為主。教師應不斷強化自身專業能力,并提升自身修養,為大學生做好榜樣。并將傳統課堂教育模式進行創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性,將工匠精神融入,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
社會發展以及經濟轉型迫切需求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高校作為人才培養教育基地,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匠精神結合,促進大學生形成工匠精神。在結合過程中,應遵循教育規律進行教育引導,將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以此為我國未來發展提供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