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案例簡介】何某,男。大一的第二學期,何某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沉迷網絡,無心向學,三門課程重修。據我的觀察和同學反映,何某大一上學期周末偶爾會到網吧上網,后來購買了電腦,從此上網越來越頻繁,每次到宿舍何某都是頭也不抬的盯著電腦。起初我對此只是簡單的教育批評,但后來發現并沒有效果。
【案例分析】何某沉迷網絡一是其產生了高考后的補償心態,剛從緊張的高考走出來的他產生了松懈的心理,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上網。二是其難以適應大學的自主學習方式。
在了解了何某的實際情況后,我從以下工作入手:(1)了解網絡游戲,進行思想引領。網絡上癮也是一種病,僅僅靠指責批評是不起作用的。我自己利用課余時間了解網游,詢問其他同學玩網絡游戲的感覺。之后我就找何某聊天,談各種網絡游戲,這樣也拉近了與他之間的距離,使他消除了對我的排斥心理。在與他探討網絡游戲的過程中,我也不時的灌輸一些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危害給他,引導他合理地上網及玩網絡游戲,逐步達到戒除網癮的目的。(2)加強師生交流,實施人文關懷。我時時與何某保持心的交流,他生日和考試前都會給他打電話或者發信息,不僅關心其學習、思想、情感等各個方面,還及時的發現、培養他的興趣愛好,著力挖掘其個性才能。為此,我鼓勵他參加班級、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
【案例思考】作為輔導員應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教育,提高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合理科學的利用網絡,樹立正確的網絡觀;應從大學生心理方面出發,分析大學生的上網心態,通過心理交流或心理信箱等方式給大學生真誠的幫助和思想引導,解決大學生在網絡面前的困惑。同時要加強大學生的專業教育,使大學生明確自己來到大學的目的所在,認識自己人生取向,把握好現實生活中的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案例簡介】在一個安靜的夜晚,我突然接到電話:“老師,小張實在太霸道了,那個寢室我們實在是呆不下去了!”楊某在電話里哭哭啼啼的向我訴說她在宿舍里的“遭遇”——被其他三位同學冷落。
【案例分析】在宿舍中,楊某某的性格是內向,有時對方一句不經意的話,楊某以為是針對她,導致宿舍矛盾激化,久而久之使楊某在宿舍中與其他三人產生對立面。
高職學生都是成年人了,要學會互相謙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讓他們能夠和睦相處。首要做的是深入宿舍,了解情況,處理好楊某情緒問題,緩和矛盾,也讓學生能感受到輔導員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并及時找到心理咨詢室馮如屏老師幫助學生做一些心理輔導,解開學生的心結,同時也定期走訪學生宿舍,化解學生之間矛盾。
【案例思考】和諧、溫馨宿舍環境,可以使同學們的大學生活充滿陽光和快樂。輔導員遇到學生宿舍矛盾問題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要確保弄清事實,再決定做出何種處理,像本案例中的學生只是因為生活上的不良習慣而引起的宿舍矛盾,如果倉促調整宿舍人員,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給今后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諸多麻煩。因此,輔導員定期走訪宿舍,多與同學們交流溝通,加強與同學們的感情聯系,才能避免學生宿舍出現矛盾劇化。
【案例簡歷】2015年開學沒有多久我收到一位新生的短信:“張老師,我思考了很久了,我想退學。”
【案例分析】15級的鄧某來上大學家里是不同意的,她家里小孩多,父母重男輕女不同意鄧某繼續學業,鄧某也想出去打工緩解家里經濟負擔。由于家里貧困鄧某比較自卑,在班級里比較孤僻。
在了解鄧某情況,對于心思敏感、細膩的女學生,單純地圍繞“貧困”這一問題與其交流,不但不能取得效果,還會挫傷她自尊心,因此需要通過有意義的活動,如班會、文體活動等,培養她思想道德素質與身心素質;另外,多與其談人生、談學習,潛移默化中給予其思想上的觸動和熏陶。聯合、發動班級普通同學、班級干部,關懷她的心靈。由于她的自尊心很強,對于同學和老師物質上的幫助比較抵觸,對她的精神上的幫助比物質上的幫助要有效得多,讓她的心靈能夠獨立自強、健康成長也是長遠之計。
【案例思考】貧困生幫扶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課題,如何以正確的思路、正確的態度對待貧困生至關重要。如果單純地同情他們,只會傷害他們脆弱的自尊心;但是如能采取側面引導,學業指導、勤工助學、班會及活動相結合的方式,能從整體上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幫扶。幫助學生減輕經濟壓力,疏導學生的心理壓力,在學業上給予關懷指導,幫助其真正實現自立自強、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