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大學圖書館
民國文獻記錄了從1911年到1949年間的歷史發展、政治思想、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狀況,是研究民國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具有珍貴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但民國文獻受自身因素的影響,保存壽命只有100-200年。在過去的約100年中,民國文獻沒有得到科學有效的保護,致使大量文獻破損嚴重,面臨紙張酸化、老化嚴重、缺乏韌性、開裂、變碎掉渣的困境,因此對其的保護迫在眉睫。
我國民國文獻保護工作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開展。隨著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成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館限制查閱和禁止復印民國文獻規定的實施,拉開了民國文獻保護的序幕。2012年2月23日“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的正式啟動,標志著民國文獻保護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
據2012年對全國35家圖書館統計,我國圖書館民國文獻藏量約為23萬種,389萬件、冊;80%以上的文獻破損嚴重,因此對其進行保護就顯得刻不容緩,緩勢在必行。文物不可再生,文化遺產亦然。民國文獻作為文化遺產,有效的對其保護,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民國文獻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民國文獻進行的保護與修復,既延長了文獻自身壽命,減緩其消亡速度;也利于讀者地利用和專家學者的研究。
再國外就我國的民國文獻保護與修復沒有開展專門的研究,對它的研究是被包含在文獻保護這一主題之下的。文獻保護研究是一個國際性議題,世界各國對其都非常重視,許多國家都成立了專門的文獻保護機構,對文獻進行保護和保護性研究,針對文獻保護的課題,各國學者紛紛著書立說,涌現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如:《文物保護研究》、《遺產科學:鑒定、保護與修復》、《跨學科的文化遺產保護與修復》、《遺產藏品的保存:預防性保護概要》等。這些研究從文獻的紙質保護到文獻的存儲環境;從保護技術方法到新技術和新型材料地應用都有涉及,為我國對民國文獻分級保護與修復開展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寶貴經驗。
隨著學術界對民國文獻保護研究的廣泛開展,研究成果逐年倍增,研究內容日益深入。如:榮杰在《國家圖書館藏民國文獻調研與分析》一文中,就國家圖書館如何改善庫房條件、優化流通政策、推進搶救性修復工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論述,林明等學者在《我國圖書館民國時期文獻保護狀況調査》一文中,進一步就全國圖書館對于民國文獻館藏數量、破損情況的普查;存藏環境控制手段的專業程度;優化民國文獻保護技術手段、加強修復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問題進行了梳理;趙輝、裴文玲、阮素雯在研究中對民國文獻保護中紙張脫酸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研究總結,所有這些成果為民國文獻原生性保護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陳桂香在《民國文獻普查與數字化》一文中進一步提出:民國文獻數字化過程中,存在缺乏統一領導、缺乏合作、成果共享程度低、重復建設嚴重等問題;馬琳、汪帆等眾多學者也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論述,并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這些成果為業界開展民國文獻再生性保護工作總結了寶貴的經驗。由于民國文獻數量龐大,為更好的對其保護,近年來部分學者提出了民國文獻進行分級保護的理論,如王新才,周佳的《民國時期文獻遺產分級保護標準與原則初探》、李芳的《民國文獻的保護和鑒藏工作》等成果都對民國文獻分級保護這一理念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修復是對殘損文獻進行原生性保護的重要措施,民國文獻修復作為民國文獻保護的重要手段,對其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陳桂香、武紅、阮素雯、謝雷等多位學者普遍認為:民國文獻不同于線裝古籍,其修復方法不能套用古籍的修復方法;武紅《民國文獻保護搶救工作之我見》一文中提到:“民國文獻同古籍不一樣,是書頁的正反兩面都有圖文,不可能采取古籍的修復方法”,這些研究僅僅提到了民國文獻和古籍修復有所不同,但并沒有深入的研究;林明,邱蔚晴在《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實踐談——中山大學圖書館的做法》一文中,雖然就中山大學民國文獻修復的實踐工作進行了的總結,但并未對具體的修復技法進行解讀。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當前學術界對民國文獻保護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保護民國文獻的背景和意義,民國文獻開發利用的現狀和手段,民國文獻數字化建設的進展和成就等方面,而就民國文獻分級保護雖有探討,但缺乏深入;民國文獻原生性保護的研究不夠全面深入,針對民國文獻修復與實踐的研究更是處于小范圍的起步階段,研究成果少之又少。
一直以來圖書館界都比較重視線裝古籍保護,文獻保護工作的投入也主要用于古籍方面。民國文獻因其距今時間較短,因此在很長的時間里業界都忽略了對民國文獻的保護。這導致收藏單位不僅在各方面的重視和投入不足,平時工作中制定借閱、存放制度時,保護意識不強,從而對這些珍貴的民國文獻造成了人為損壞。因此,政府和公藏單位領導必須從思想上重視,提高認知意識,加大對民國文獻保護的資金投入。
圖書館應根據《圖書館古籍特藏書庫基本要求》,通過硬件條件的改善,提高民國文獻的待遇。民國文獻書庫也
要對建筑結構、空氣溫濕度、光線以及防蟲等方面做出嚴格規定,在書庫中加裝恒溫、恒濕設備,采用能防止灰塵和光污染的書架等措施。
加大對民國文獻的數字化加工,建立數據庫,方便讀者網上檢索利用;借鑒“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的經驗,對民國文獻進行影印出版,開發民國文獻的替代品,從而達到“繼絕存真、傳本揚學”的目標。
民國文獻修復是不同于古籍修復的新課題,因此業界應根據民國文獻的紙張特點、裝幀形式及印刷方式總結出合適的修復方法并制定出統一的行業標準和原則;民國文獻紙張酸化嚴重,是業界目前最為棘手的問題,因此要多方聯動、集中優勢資源,研制出有針對性的成本低廉、便于推廣應用的脫酸技術,用以解決民國文獻酸化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保護民國文獻,要制定專門的民國文獻閱覽制度。對民國文獻閱覽的服務對象、范圍、數量等方面進行一定的條件限制;多引導讀者利用數據庫,如讀者確需查閱文獻原文,嚴禁復印,如需復制,應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進行拍照……制定可行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護民國文獻。
民國文獻反映了民國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教育、思想、宗教等各方面的內容,成為研究民國歷史的第一手資料,蘊含著珍貴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然而據統計,我國公藏單位民國文獻80%以上的都破損嚴重,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民國時期文獻不僅是對歷史負責,更是對文化的傳承和對民族負責。因此對其進行保護就顯得刻不容緩,勢在必行,保護好民國文獻更是我們圖書館人的神圣使命。
[1]鄭春汛.民國文獻的價值與保護對策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4):40~42.
[2]汪帆.浙江圖書館民國文獻保護利用現狀及對策[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08(2):64~65.
[3]馬琳.新善本保護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建設,2010(1):53~55.
[4]鄧雪梅.貴州省圖書館民國文獻保護現狀及對策[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9(5):82~84.
[5]龍世彤,關富英.高校圖書館館藏民國文獻專題庫建設研究——以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1(6):34~36.
[6]國辦發[2007]6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wgk/2007-01/29/content_511825.htm,200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