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學生滿意度的研究可以追溯至學生角色的轉換。但學生無論是處于何種角色,都已經從在學校中處于被支配、從屬地位,逐漸與家長、用人單位、社會共同成為學校的相關利益者,參與教育過程并分享教育成果。因此,學校的發展是面向學生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發展。
提高學生工作滿意度,要以以人為本、先進的辦學理念為引領。辦學理念包括學校理念、學校教育目的理念、治理理念等方面,其既是好學校理想與現實學校如何追求理想而綜合權衡所做的概括,又是具體結合學校現狀而不斷發展的概念。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人們對學校經過長期的理性思考和實踐所形成的思想觀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學信仰的抽象概括。
大學理想,是對大學未來圖景和目標的設想和期望。大學信念是對大學生存與發展的基本主張、原則的確認與信奉。大學理念是大學理想和大學信念的綜合與概括,它是人們對大學“經過長期的理性思考和實踐所形成的思想觀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學信仰的抽象概括”[1],是大學發展中的一個永恒話題,隨著大學的發展而發展。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學》指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古代的大學和先哲們的大學理念,基本都是以社會為本的大學理念。
大學的任務是科學研究與教學相統一,既傳授知識,亦從事科學研究、推動科學進步的能力。大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同時接受系統的專業知識理論[2]。培養智能,非單純的傳授知識;自然科學雖然可以產生功利,具有實用價值,但是由于知識的狹隘性和專門性,難以100%適應培養人的理智;人文科學則具有較強的人文價值,可以給人一種“自由教育”,精神教育,有利于人的理智培養。由于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才對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巨大,所以人類對于大學服務于社會的理念逐漸增強。
大學要完成教育與科研兩項功能,沒有一定的教育與科研所需要的特定環境是不行的,但大學要為社會服務,又必須與社會結合。大學科技園是綜合大學教育功能的人才和科研功能的科技成果,在一個專有區域衍生創新企業,直接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平臺。創新企業的孵化既對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科研成果水平的提升有拉動作用,也對企業的形成與發展創建了優勢成長的環境。高校綜合資源優勢在孵化創新企業中為社會有效地進行服務,專有的園區也分隔了企業和社會對學校教學與科研的負面影響,成為綜合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三項功能的一種重要理念。
考察經典的辦學理念的發展過程,其社會本位、知識本位、個人本位的價值取向方面,始終處于相互交織的狀態。隨著社會的發展,辯證地考察大學的理念不斷涌現。教育發展到今天,在全面協調個人—知識—社會三者發展關系的同時,“還產生了許多全新的大學新理念,如創新教育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國際化理念、終身教育理念等”[3]。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大學一步一步地推向社會發展的中心舞臺。
辦學理念是從實際條件出發追求好學校理想的信念。“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口號,真切反應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在以學生為本的同時,從抓教育質量中已經意識到教職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從物的建設轉向既重視物的建設,又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遴選與培養自己的教學與科研骨干,觀念轉向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高度。
學生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可分類為學生學習經歷和社會經歷兩方面的影響因素。其中,學習經歷的影響因素可分為學習環境的變量和師生交流;社會經歷影響因素包括校園氛圍和同伴關系。學校的資源和性能分為教室及技術設備、教、學、圖書館、學生服務和市場導向六大方面,后五方面相互影響、緊密聯系,任何一方質量下降,都會導致學生滿意度的下降。
與教師的積極交流成為學生受到教師和學校認可的表征之一;積極的師生交流是學生滿意度的重要源泉。校園氛圍是由學生個人內心世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以及學生在校園環境中實現的社會目標具體化。對校園住宿學生之間人際關系的調查,發現同伴關系與學生對居住環境的滿意度水平顯著相關。
學生滿意度作為高校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配合以針對調查中高校所存在問題而采取的改進行動,整改狀況進行反饋,是能夠持續獲得學生意見并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表達意見的重要保證。同時,強調學生滿意度的重要性,并不意味高校應當將學生的意見作為其發展的唯一標準,應當將學生的意見和高校發展的現實狀況、教育理念、科學發展的相關政策結合起來統籌分析,在未來的研究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
[1]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002年中國民辦教育綠皮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37.
[2]顧遠明.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576,431.
[3]任恒.獨立學院學生對學校滿意度實證研究[D].西安:西安工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