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微雨/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很多農村勞動者都選擇進程尋找工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的質量但是卻產生了另外一種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由于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而大多數留守兒童是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一般年齡較大所以很多的留守兒童都處于一種獨處的狀態,沒有玩具更沒有城里孩子看的平板電腦,手機等信息化的工具,當他們遇到困難或者是傷心時沒有父母的安慰和鼓勵,缺少傾訴的對象,長期下來表達能力會越來越低,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大多數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發展速度非常的快,很多新聞事件都是通過網絡媒體來傳播的,所以大家對留守兒童也比較了解,很多媒體都有關于留守兒童的報道,有好心人士會給這些孩子捐贈衣物,長期以來會給留守兒童帶來一定的依賴感,會覺得不需要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其他人的幫助。但是由于沒有父母的依賴,會造成這些留守兒童一定的自卑心理,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長期爸爸媽媽疼愛的孩子,尤其是當他們面對那些城里孩子的幸福家庭時會更加的自卑。所以就導致了他們感情脆弱,敏感、抑郁、自我封閉的性格特點稍有不順的時候就很可能大發雷霆。
對于少數部分的留守兒童還會存在自私、任性的行為,由于沒有健康的心理疏導和適當的教育方式,有部分孩子可能會有說謊,逃學,打架等行為,并且根據數據顯示,青少年的犯罪率中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會比較容易產生不良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
家庭是一個孩子成長的環境所在,而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與孩子之間缺少溝通,不能及時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并給與幫助,就造成了留守兒童不健全的人格的現象。
學校是留守兒童學習的環境所在,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心理發展和素質培養,而很多農村的學校可能存在教師的教育不適當,因為大多數留守兒童成績比較差,可能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比較少,沒有給留守兒童一個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就在一定程度造成了留守兒童消極、放任自流的行為。
在社會上有一部分人會看不起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在很多方面都給這些兒童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并且社會上有很多不良的場所和不良行為在給這些留守兒童帶來不好的影響,一些網吧為了賺錢而允許未成年少年進入,而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監管并且缺乏自制力會容易走上不良的道路。
政府對于保護留守兒童的機制并不健全,比如說城市的很多學校的高學費高門檻讓很多農民工不能將子女帶進城里一起生活就近上學,就導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并且政府對農民工的用工制度和就業環境的監管力度也不到位。
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普及來進一步的完善留守兒童家校互動教育的方式,通過網絡學校可以將孩子的在校情況及時的向在外打工的父母進行反應,學校和家長利用互聯網做好有效的及時的溝通,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和平臺進行結合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孩子的一些心理障礙和無法受到監管的現象。同時家長與家長之間也可以通過網絡來溝通孩子的一些成長問題,幫助留守兒童健康的發展。
網絡的發達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技術及時有效地關注和解決留守兒童的一些問題。留守兒童的問題應該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助,政府應該在經濟和政策上給與有效的幫助,可以通過網絡呼吁等方式保證留守兒童不受到任何的歧視和不平等待遇,還可以通過網絡及時的發動社會公益機構和愛心企業對有困難的留守兒童進行幫助,通過互聯網來及時的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并解決問題。其次政府還可以建立家庭定期訪問的制度,對學校的周邊環境進行整頓,加強監管不良場所對這些兒童的影響,加大對危害學生的打擊力度。
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健全人格發展的探索,我們可以發現,在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等很多方面都在影響著留守兒童心理性格的發展,而想要讓這些孩子更加健康的發展,要學會利用互聯網的有利之處進行改進和完善,當然互聯網不僅僅能夠起到改進手段的作用,更是一個監管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和媒體了解留守兒童的發展情況,對社會政府學校等方面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反饋,讓留守兒童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能夠更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鐘聲宏.探析如何利用學校德育資源培養出留守兒童的健全人格[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6).
[2]劉光建,李勁.淺析農村留守兒童健全人格培養目標[J].科學咨詢,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