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姜 濤/.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中華文化是中國近年來特別強調與重視的一環,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少年強則國強,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抱負的新青年是新時代的目標,尤其對于現在中國的現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首先就是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次要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加強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將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缺失的原因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究的結合幾個方面逐一展開。
中華傳統文化是經過時間的洗禮、歷史的沉淀,涵蓋各地區的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禮儀制度等多方面融合而成,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在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是不斷繼承和發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而形成。古往今來,我國一直重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培養,從古時候開始,就十分重視倫理綱常,強調君為臣綱,子為父綱,妻為夫綱,雖然帶有一定的等級性,但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在宗法等級觀念形成中,傳統文化是歷代統治者建立統治秩序的重要基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市場行為的出現,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和經濟的反映,經世致用思想開始盛行,開始強調個人對現實的作用,要求人們不斷提高思想修養和道德意識。
愛國主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愛國主義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提升首先就應該提升自己的愛國熱情,愛國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應該與實際行動結合起來,要深入貫徹落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強不息不僅僅是一種精神傳承,我們更應該把它與具體的思想道德實踐相結合,這就要求我們當代大學生保持良好的自律精神,積極閱讀傳統文化書籍,增強自己的文學常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用經典的哲學思想激勵著我們青少年一步步前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具體的生活和實踐中,加強思想道德培養,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中華優秀傳統節日隨著時間的發展變化正在消亡,在很多大學校園,傳統節日正在消失殆盡,而西方節日卻充斥著我們的眼球,并不是說當代大學生崇洋媚外,而是在過傳統節日也只是只注重形式,忽略了其中的內涵,為過傳統節日而過傳統節日,特別是當代大學生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載體,傳統節日觀念淡薄,大學生對傳統文化教育程度不同,學校之間也會存在著差異,學生之間對傳統節日的認知也會有所不同,但總體而言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仍然不夠。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外來文化的沖擊,對傳統國人的文化價值觀念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特別是一些高效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大部分大學生不喜歡上思想政治教育課,不喜歡上歷史課,對歷史名人了解甚少,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令人堪憂,加上有些高校只對大學生進行專業課的培養而不進行素質課的培養,使得大學生們的傳統文化知識淡薄。
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多舉辦不同的傳統文化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當代大學生培養成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要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發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積極了解校園特色文化,積極組織相關班級活動,提高同學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感受能力,還可以參加學校舉辦的不同類型的社會文化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開拓大學生視野之余還能在活動中收獲知識和友誼,更加促進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在當代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要學會充分利用互聯網結合大眾傳媒積極宣傳和響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