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重慶市榮昌中學校
語文是初中學習的三門主科之一,在初中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語文也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科,對學生而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語文也是一門非常枯燥的學科,再加上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就學習語文,他們覺得語文不需要花費太大的精力來學習,最終導致他們語文成績并不理想。多媒體技術的引用可以有效地改變這一現象,各種技術的使用可以讓學生重新拾回對語文的興趣,進而提升他們的語文成績。
興趣是學生學好一門課的基礎,如果學生學習一門課的興趣都沒有養成,那他們對于該學科的學習只能說是在應付老師和家長,并不會在課下額外的花費時間來學習語文。而多媒體技術卻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在傳統教學課堂上,老師往往會根據課本內容來講解知識,不僅如此,老師在課堂上基本是占據主體地位,在講知識的時候,學生只是安靜的在自己的座位上傾聽,老師在講臺上講解,這樣即便學生發生走神現象,老師也不會做出太大的反應,依舊在講臺上講課,這導致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興趣不是很大。新課程改革的內容已經得到普及,但是很多老師并沒有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很多學校依舊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技術得到普及后,很多老師開始使用多媒體技術講課,一旦老師利用多媒體的新穎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代表他們開始使用新課程改革的內容,把新的教學方式帶到自己的語文課堂上。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應用的基礎是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老師只是利用這些新穎的技術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把目光放在屏幕上,進而自己主動的學習一些語文知識。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學習能力也越來越強,所以在初中時期學生接受語文知識相對而言會比較抽象,不僅語文會比較抽象,其他學科也會變得相對而言比較抽象,但是由于語文的枯燥性,學生一旦遇到抽象的語文知識,會變的非常不耐煩,進而不想學習該語文知識。在語文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的降低語文知識的抽象性,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學習一些比較具體的知識,逐步培養他們對語文的積極性,最終讓學生喜歡上語文。在平常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一些語文知識,如果遇到比較抽象的知識,老師可以利用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學習,也可以展示給學生一些具體的圖片,并且把圖片的內容一點點的給學生講解,讓他們知道該圖片的緣由。當然多媒體技術可以采取很多有趣的方式,學生在理解語文知識的時候,可以有更多選擇的機會,以此來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最終提升他們的初中語文成績。而且初中學生要經歷中考,中考是決定人生命運的第一次大型考試,所以它對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如果學生能夠提升語文成績,那他們的整體成績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是被支配的一方,課堂上的進度完全是由老師來掌握,學生只是跟著老師學習,如果學生可以準確地理解老師講解的所有知識,那他們的學習相對而言會比較簡單,但是一旦學生無法理解一個知識點,那對他們接下來的學習會有一些的影響,而且如果學生不及時向老師說出該問題,老師依舊會按照自己的進度來講,那這些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就會產生一些偏差。多媒體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了解課堂進度,因為老師采取多媒體技術教學,有很多情況是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一些視頻或者是展示一些圖片,這樣老師將有很多時間觀察學生,通過學生的面部表情來知道他們的理解程度,進而根據學生理解程度來控制課堂的進度,這樣學生的主體性就會容易被體現,學生也愿意向老師說出疑問。
課堂的開端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老師完全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做好課堂導入,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的欲望。如果老師能夠做好課堂導入,那本節課的學習效率也會有很大的提升,如果學生在一開始就找到學習的興趣,那他們會更加愿意去聽老師的講解。老師完全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一些小故事,現在初中生的年齡相對而言不是很大,如果老師能夠把本節課的內容穿插到故事中,并且在故事結尾時設置一些疑問,讓學生去課本中尋求答案,學生的求知欲望會不斷地被提升。
語文雖然抽象能力不如數學等學科強,但是有很多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比較困難,老師完全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一些情景,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理解程度。老師在創設情景的時候,可以多創造一些與生活有關的情景,畢竟學生每天所經歷的環境是他們最熟悉的,也是他們最容易理解的。當然老師為了更好地創設情景,可以在課堂開始之前,多和學生溝通一下,聊一下他們最近發生的事情,以此來確定創設的情景,因為老師和學生的經歷是不同的,如果老師一味的按照自己的生活經歷來創設,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不理解的狀況,最終也無法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
多媒體技術的產生給老師和學生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之處,同時也讓學生的學習有了更大的提升,老師要多花費一些精力和時間探索新的多媒體教學方法,盡可能多的幫助學生提升語文成績,讓他們能夠取得更加優異的中考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