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倩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 201620)
我國“未富先老”的時代特征,使得養老問題成為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養老資源分配不均、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始終是養老難題。國務院于2015年7月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依托現有互聯網資源和社會力量,搭建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臺,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智慧養老的核心是整合互聯網和養老服務業,通過信息流帶動養老,形成智能養老產業鏈。智慧養老包含互聯網技術和養老內容,涉及多元主體,需要市場和政府共同參與,而政府作為智慧養老的關鍵主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然而,對于政府在智慧養老中的服務水平和能力難以量化,研究以企業型政府理論為支撐,構建政府介入智慧養老的指標體系,評估政府介入智慧養老的績效,從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智慧養老進一步發展。
企業型政府理論是說政府像企業一樣運作,由一群富有企業家精神的公職人員參與政府管理,運用創新策略,改變原有的官僚體制,恢復政府活力。它強調政府的職能是“掌舵”而不是“劃槳”,是對國家整體方針和全局進行規劃。同時,企業型政府強調以最小的投入獲得做大的產出,通過設定明確的目標體系,進行結果的績效評估,對其進行獎勵和懲罰[1]。
政府作為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與權威分配者,在智慧養老中發揮主導作用。一方面,政府承擔智慧養老資源分配的責任,對養老資源做好統籌規劃和安排;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發揮政策制定和實施、智慧養老的主導以及監管責任,以確保智慧養老的順利運行。
目前,學術界對于政府介入智慧養老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尚無一套完整的描述體系,這對于智慧養老深入發展無疑是不利的。前文已經對智慧養老的概念進行界定,智慧養老是“互聯網+”和養老的深度融合,從而構建智慧養老信息鏈,帶動養老信息化。政府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起到主導和橋梁作用,通過對智慧養老的資源投入和職責履行,推動智慧養老的長遠發展。因此,我們根據企業型政府理論構建了資源能力、職責能力兩個A級指標,資源能力選取了人力資源、財力資源和物力資源3個B級指標,職責能力選取了法制指標、能力指標、行政指標和信用指標4個B級指標。其中,人力資源選取了服務人員數量和服務人員素質,財力資源選取了智慧養老經費預算、人工成本優化,物力資源選取了設備配置、執法設施,法制指標選取了相關法律規定、各部門職能劃分,能力指標選取了風險監控力度、日常監管力度,行政指標選取了政策貫徹落實情況、行政處罰力度,信用指標選取了信息共享情況、投訴舉報系統建設共14個C級指標。
模糊綜合評判方法,是一種將模糊數學結合與層次分析法有機結合進行綜合評價的一種方法,給定兩個有限論域:

其中,U代表所有的評判因素所組成的集合,V代表所有的評語等級所組成的集合。
如果著眼于第i(i=1,2,…,n)個評判因素Ui,其單因素評判結果為Ri={ri1,ri2,……,rin},則各評判因素的評判決策矩陣

就定義了U到V上的一個模糊關系。

通過建立“遞階層次結構”,確定目標層與指標層元素的隸屬關系。以目標層(即監管服務評估體系A)為準則,按照7個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程度對它們進行兩兩比較,并賦予相應的權重。通過20位專家系統的回答,對指標與進行兩兩比較,并賦予1—9標度的重要度。
可得在目標 A 下的 t個對稱的判斷矩陣(k=1,2,...,t),其中,t為調查得到的矩陣數。判斷矩陣中的元素,表明了第k個專家給出的指標相對于的重要性。
根據每個專家的具體情況,給以相應的權重 k=(1,2,...,t)則由三角模糊數的運算規則可將它們各自的模糊判斷矩陣集結為模糊判斷矩陣。

根據所示的各因素因子之間的層次關系,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到各級指標的權重為A級指標資源能力0.34、職責能力 0.66,B 級指標人力資源 0.5、財力資源 0.4、物力資源 0.1、法制指標 0.43、能力指標 0.15、行政指標 0.17 和信用指標 0.25,C級指標服務人員數量0.40、服務人員素質0.60、智慧養老經費預算 0.33、人工成本優化 0.67、設備配置 0.50、執法設施0.50、相關法律規定 0.56、各部門職能劃分 0.44、風險監控力度 0.25、日常監管力度 0.75、政策貫徹落實情況 0.68、行政處罰力度 0.32、信息共享情況 0.82、投訴舉報系統建設0.18。
1.單層次模糊評判
各因子的權重(二級權重)分別為:

在對權重評價的整個過程中,由于不可能準確判斷出兩個指標因素的重要度比值,需要對判斷矩陣的不相容型或者偏差進行檢驗。根據公式 CR=CI/RI,求得一致性比例 CR<0.10,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權重結果符合一致性的要求。
2.最大隸屬原則
評判等級V是評價者對評價對象可能做出的各種評價結果的集合,i為評價的等級數,j表示各種可能的評價結果,具體應用時,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確定評價的等級數m,一般情況下m取3—9之間的整數。本文以上海市政府介入智慧養老績效評價結果如下:
V={V1,V2,…,V5},為了使評語結果更易于區分,確定評語等級加權向量為 V={V1,V2,…,V5}={1 0.8 0.6 0.4 0.2}和政府服務綜合評價集:

根據隸屬度最大化原則,上海市政府對智慧養老的服務水平和能力評價屬于“良好”。所以,對于上海市政府介入智慧養老的績效評價為“較好”。
政府介入智慧養老績效評價指標測算,能夠反映一定時期內地方政府對智慧養老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強弱。從一級指標權重來看,政府職責能力所占權重較大,說明在評判政府服務能力時職能履行能力比資源占有能力更能說明問題。從二級指標權重來看,政府人力資源能力、財力資源、法治指標和信用指標四個指標所占比重較大,說明人才是關鍵資源;而在職能履行方面,法律政策的出臺、制度的保障,對于智慧養老發展尤為重要。從三級指標權重來看,信息共享情況、日常監管力度、政策貫徹落實情況、服務人員素質所占權重比例較大。并根據上述評估指標所占權重,從擴大信息共享范圍、加強日常監管力度、充分發揮政府核心作用和提升政府工作人員素質四個方面提出建議。
養老涉及主體眾多,需要形成養老信息鏈,從而推動智慧養老深入發展。第一,打破多元主體信息壁壘。每個養老主體所掌握的信息各有差異,打破各主體之間的信息障礙,利用智慧養老平臺,實現優勢互補[2]。第二,注意保護信息安全。擴大信息分享范圍,不代表允許信息外流,這不僅是政府對于居民智慧養老的承諾,也是保護老年人隱私的不受侵犯。
對智慧養老信息網的設計要做好維護工作,必定離不開日常監管和檢查。首先,需要加強網絡系統的設計,建立穩固安全的養老信息網。其次,制定監管制度,規范監管行為。監管者和運作者不應是同一批人,防止監守自盜情況的發生。養老信息涉及面廣泛,信息流失將失信于群眾,有損政府權威,這就需要制定一套完備的監管制度,規定監管人員和監管內容。
政府要主動承擔起在智慧養老服務中的主體作用,為多元主體參與智慧養老營造良好的環境。第一,做好頂層設計,完善智慧養老政策。在全面性智慧養老指導政策的基礎上,允許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智慧養老服務實施細則,增強智慧養老開展的針對性。第二,轉變政府職能,注重參與和分權。著重激發其他主體參與智慧養老領域的積極性,合理劃分多元部門的參與職能[3]。
政府工作人員要主動適應信息化時代,不能一成不變地遵守僵化官僚制,需要根據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提升自身服務水平和學習能力。一方面轉變服務理念。政府職責就是為人民服務,要從根本上轉變理念,養成微笑服務的習慣。另一方面樹立終身學習目標。政府服務人員需要不斷更新自己擁有的知識,緊跟信息化步伐,熟悉智慧養老的相關流程和環節,更好為老年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