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鵬
(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實現快速發展,逐步呈現“互聯網+”的跨界融合發展趨勢。目前我國網上購物成交量以爆炸性的速度激增,資料顯示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國網絡用戶規模已達到5.33億,網絡零售2017年交易額達到71751億元①。隨著網購的普及及國內的大量消費者對綠色生態無污染農產品的追求,我國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也正在高速發展。根據《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6)》提供的數據,2016年阿里巴巴平臺農產品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速超過40%,農產品的商品類別超過了1000萬種,反映出農產品電商良好的增長勢頭②。
(一)“互聯網+農場”的含義
“互聯網+”中的“+”代表鏈接與融合,比如“互聯網+集市”催生成為淘寶,“互聯網+紅娘”便有了百合婚戀,“互聯網+交通”便有了滴滴打車。農場就是指以從事農業生產或畜牧養殖為主,組織農業生產單位經營各種農產品和畜牧產品。“互聯網+農場”就是將互聯網技術與農場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用現代科技和管理方式構建信息化保障體系、現代農業倉儲物流配送體系、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農業金融服務體系、農業生產服務體系、農民培訓體系等一套完整的農場發展體系,實現農場發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方式。
(二)政策背景
《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農業服務平臺,支撐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加強產銷銜接,提高農產品網絡化銷售,培養品牌,實現農業生產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科技化、組織化和精細化水平,推進農業生產流通銷售方式變革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增值空間。③提高農場網絡化發展程度,實現規模化、智能化產業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除此之外,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運用能夠幫助農產品擴大銷售范圍,增加品牌影響力。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企業和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一網),線下“只進一扇門”(一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一次),讓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④農場要加快信息化建設,按照湖北省農墾深化改革發展的要求,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為農場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服務、搭建平臺。
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的發展,農業邁向智慧化、現代化發展,促使農產品互聯網化逐步呈現全渠道融合、跨境電商化和產業生態整合三大趨勢。國內農產品市場規模巨大,互聯網滲透率較低,有很大開發潛力。隨著國家對農業及農產品互聯網化的重視,未來政策紅利將進一步得到釋放。借鑒國內一些地方好的做法和國外成熟先進的發展模式,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動農場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⑤。
(一)國內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狀況
1.湖北的五三農場
五三農場利用“互聯網+”發展機遇,建立創新創業園,大力招商,鼓勵各界人士進行創業增收,出臺多套鼓勵政策,吸引各界人士和畢業大學生來五三農場創業發展。同時,借助“電商進農村”活動,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指定網絡科技公司作為承建企業,在全區建設了“1411”三級運營體系,即“一個縣級電商服務中心+4個辦事處級電商服務中心+11個村級電商服務站”;投入100多萬元對村級電商服務站進行了店招置換、店內裝飾、電腦配置安裝、寬帶互聯等基礎設施的配置,對16個工作站進行了全員培訓及操作輔導;構建“網上代購農資+日常生活用品+增值服務+農產品網銷”的服務模式,便民同時,幫助農民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解決地理區位給農產品銷售帶來的瓶頸。目前每個電商服務站實現月交易額5000元以上。
2.黑龍江的哈陽農場
哈陽農場領導班子創新驅動、審時度勢,積極響應上級要求,深入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生產方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出資組織大學院所和互聯網企業為全場職工構筑一個通達全國,具有墾區寒地黑土特色的大中型電子商務集成平臺,通過“互聯網+營銷”戰略,疏通產業渠道,打通營銷壁壘,提升農產品比較效益,為全國廣大消費者提供健康的特色產品,讓“吃得好”,帶動“賣得好”,拉動“種得好”,破解“原字號”和“種強銷弱”的困局。⑥
(二)國外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狀況
1.美國
美國是最早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國家,隨著科技進步和信息產業的發展,逐步形成了行業集中度高、政府重視度高、農民參與度高的產業體系。美國政府注重農業科技的研發力度和轉化生產率,對農產品電商平臺的保護以及電商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的發展。受電子商務泡沫的影響,政府通過兼并融合形成更大的電商平臺,基于不同產業、不同產品種類、不同地區建立了不同的市場,提供從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全面配套的電商體系⑦。
2.英國
英國的農業信息及通信技術應用水平以及電子商務網絡貿易發展走在世界前列,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環境水平高。英國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提供農產品互聯網服務的電子市場Farming Online,隨后各種網站相繼誕生;2000年建立第一個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Farmer’s Market,電商覆蓋用戶多,業務豐富。英國農產品電商橫向一體化水平較高,生產、批發、零售組成龐大的組織,能夠滿足大量零售商和飲食服務業的要求。除此之外,積極運用信息及通信技術,構建農產品的追溯體系,贏得消費者的青睞,產生了良好的品牌效應。英國電子商務網站較高的品牌集中度及專業化市場服務為農產品電商提供了優質的平臺支撐⑧。
(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在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狀況各不相同,對于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整體推進存在很大難度,這就導致各個地區網絡化經濟發展程度有很大差別。即使在同一個地區內,不同農場的基礎設施發展也存在較大差異。盡管越來越多的農場出現像淘寶村那樣電商產業集聚現象,但我們要看到,這種發展模式較為粗放,科技含量不搞,也不足以學習推廣。此外,對于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從建設轉向升級,但通過網絡傳播農產品信息的平臺匱乏,農產品市場信息傳遞上存在很大短板。同時,有的電商平臺網絡信息多浮于表面、長時間沒有更新,沒有根據客戶的需求來發布實效性信息,使平臺信息失效⑨。
(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未建立
“互聯網+農場”的發展需要的是復合型農業技術人才,不僅要懂得農產品種植、生產相關知識,還要懂得電子商務營銷、市場發展、相關法律問題等詳細情況。互聯網讓農場看到了電商市場的巨大空間,但人才匱乏卻是農場農產品電商發展的一大痛點。雖然已經有不少年輕人借著農產品電商的契機回鄉創業,但大多都還是單打獨斗,優秀的電商人才十分缺乏。農產品種植、養殖等環節,普遍存在從業人員年齡老化、素質不高,他們對互聯網這樣的新科技手段應用起來不能得心應手。電子商務從業人員普遍沒有受過職業培訓,對信息采集和發布、網絡店鋪管理、市場情況了解及反饋等營銷方式缺乏系統認識。
(三)農產品物流體系不健全
農產品電子商務對物流行業要求頗高,物流伴隨農產品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全過程,在現實發展中,物流成為“互聯網+農場”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瓶頸,農場塊頭小,農村分布廣,農戶較為分散,農產品生產仍然是小農經濟形式,物流沒有形成統一標準,難以進行集中物流流通,難以形成完整的農產品物流體系⑩。
(一)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搭建電子商務營銷平臺
要實現“互聯網+農場”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就必須加大農場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的建設,解決通信網絡“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農場可以跟電信、移動及廣電開展項目合作,建立基站,將寬帶牽入千家萬戶。積極向省農墾局申請項目資金,借助“電商進農村”活動,指定網絡科技公司作為承建企業,搭建電子商務營銷平臺,完善運營體系,作為當地官方平臺對外宣傳,為農業產業基地及龍頭企業、種養經營大戶、農業專業協會和農工提供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和營銷服務。對于已經形成特色的產品,要迅速幫助辦理營業執照、產品商標等相關事宜。農場還需加快建設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構建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物流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追究的可追溯的農產品體系,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
(二)培養專業化人才隊伍,提升工作人員知識水平
建立專業化人才隊伍是推動“互聯網+農場”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互聯網+農場”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人才嚴重缺乏,要推動農場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就要培養和發展相應的電商運營人才。首先,要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組織農技站定期開展農技推廣知識講座,將科學的農業技術傳遞給農民,拓寬農民的種植和生產渠道。其次,農場要為農民群眾培訓營銷方面的知識,了解市場營銷狀況,可挑選一批文化程度較高的農民或者致富帶頭人到外地學習,掌握技能,然后在本地予以推廣,逐漸建立一支素質良好、結構合理、知識豐富的本地專業人才隊伍,滿足農場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需求。農場也可以與互聯網企業合作,以企業服務、政府買單的形式推廣新技術、新渠道,實現優勢互補,有效解決農民在專業知識上的短板,增強他們的產品品牌意識、商業運營意識,提高他們的互聯網應用技能和計算機操作技能,使他們能夠熟練地進行信息網絡搜集、信息發布、互聯網交易以及風險防范?。
(三)建立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提高產品流通率
目前,國內農產品的流通模式不夠科學且成本高,農產品由于其生產的季節性、地域性使得物流配送要求較高,從而阻礙了農場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因此,加快建立農產品現代物流迫在眉睫。目前可采取兩種方式:一是農場自建。農場土地屬于國有,最大的優勢就是土地能夠集中分配,所以農場可以統籌謀劃科學選址,建立一個綜合性的現代化物流基地,利用互聯網技術,將農產品的加工、包裝、存儲、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建立一套完整的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促進“互聯網+農場”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二是租賃第三方物流。農場可以跟當地物流園或者物流基地簽訂租賃合同,明確雙方的責任。第三方物流充分運用自身互聯網的優勢,運用大數據分析對整個農產品行業發展方向進行分析,政府和企業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分析潛在風險,制定應對措施。隨著競爭的加劇,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在配送速度上和物流技術上日臻成熟。?
總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的崛起為農場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發展“互聯網+農場”農產品電子商務符合當前經濟發展趨勢,有利于轉變傳統的生產及營銷模式,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拓寬農場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戶經濟收入,促進農場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注 釋:
①2018年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②《從“客廳革命”到“廚房革命”——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6)》.
③《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④《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⑤《中國農產品互聯網化白皮書(2016)》.
⑥林曉芳.《“互聯網+”背景下黑龍江省查哈陽農場電商平臺構建研究》.
⑦《中國農產品互聯網化白皮書(2016)》.
⑧《中國農產品互聯網化白皮書(2016)》.
⑨周文華.“互聯網+農產品營銷”體系的研究.
⑩周文華.“互聯網+農產品營銷”體系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