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娟 周 閣 談 勇 鄒奕潔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江蘇南京210029)
女子以陰血為主,月經胎產以陰血為用,故屬陰體,推動這類物質活動的在于陽氣。陰陽互根互用,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陰為偶數,陽為奇數,陽奇數是推動陰發展的數律。國醫大師夏桂成教授潛心研究“7、5、3”奇數律多年,并認為奇數律時間指標與女性生殖機能的生長發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生殖障礙性疾病之一,促排卵治療為其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如何準確預測患者的卵巢反應性是促排卵治療中極為重要的環節。目前預測卵巢反應性的常用指標有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等,而利用中醫藥手段預測卵巢反應性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創新性地將“7、5、3”奇數律與卵巢反應性相結合用于評估促排卵效應,旨在探討“7、5、3”奇數律與卵巢反應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收集的90例病例均來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間就診于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生殖醫學科門診的PCOS患者。將90例符合診斷標準且知情同意的PCOS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3組:治療組、對照1組、對照2組各30例。3組在年齡、不孕年限、不孕類型、體重指數(BMI)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3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3組一般資料比較(±s)
組 別 例數 平均年齡(歲)平均不孕年限(月)原發性不孕癥(例)繼發性不孕癥(例)B M I(k g/m 2)治療組 3 0 2 8.2 4±1.8 4 1 2 5.6 7±8.8 5 3 1 4 1 4 2 1.9 5±3.2 0對照1組 3 0 2 8.7 7±2.2 8 6 2 5.9 6±1 0.1 8 1 6 1 4 2 1.6 9±2.7 9對照2組 3 0 2 8.7 4±2.0 6 3 2 5.7 9±9.1 7 1 5 1 5 2 1.7 9±2.8 7
1.2 PCOS診斷標準 月經稀發或閉經或不規則子宮出血是診斷必須條件。另外同時符合下列2項中的1項可確診:(1)高雄激素的臨床表現或高雄激素血癥;(2)超聲表現為PCO。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雄激素的疾病和引起排卵異常的疾病。[1-3]
1.3 納入標準 (1)符合PCOS診斷標準,年齡大于20歲,小于35歲者;(2)研究前經臨床干預對癥治療;(3)2個自然周期B超或BBT監測均顯示無排卵;(4)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檢查或宮、腹腔鏡檢查顯示雙側輸卵管通暢;(5)配偶精液常規檢查正常;(6)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經陰道B超檢查合并其他卵巢病變(巧克力囊腫、皮樣囊腫、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以及其他卵巢異常回聲);(2)合并有心血管、腎、肝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3)精神病患者;(4)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過敏者;(5)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2.1 對照1組 采用滋陰補陽中藥序貫療法。(1)滋陰方:月經周期第5日或口服孕酮類藥物撤藥性出血第5日起口服此方。方藥組成:當歸10g,白芍10g,熟地黃10g,山茱萸10g,菟絲子10g、淮山藥10g。口服至B超監測成熟卵泡排出。(2)補陽方:B超監測成熟卵泡排出后改服此方。方藥組成:黨參10g,巴戟天10g,續斷10g,補骨脂10g,淫羊藿10g,淮山藥10g。排卵后服用12d。中藥煎劑每日1劑,早晚分服200mL。
2.2 對照2組 采用COS周期(CC+HMG+HCG)療法。于月經周期第4日起口服克羅米芬(CC)50mg/d,連服5d,周期第4日起加用尿促性腺激素注射劑(HMG)75U隔日肌注,第10日陰道B超監測卵泡大小及子宮內膜厚度,酌情調整HMG用量,直至卵泡發育成熟,成熟卵泡直徑大于18mm當日肌注絨促性素(HCG)10000U,指導同房,HCG注射48h后B超監測成熟卵泡是否排出。排卵后予以健黃體治療。排卵后12d查血β-HCG,確定妊娠后予以保胎治療,直至B超檢查顯示孕囊和胎心搏動,則判斷為臨床妊娠。
2.3 治療組 滋陰補陽中藥序貫療法聯合COS周期(CC+HMG+HCG)療法。
3.1 內分泌指標 所有患者治療前早卵泡期檢查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
3.2 有效性指標 臨床妊娠周期數、周期妊娠率、FORT指數。
3.3 數律時間指標 3數律者:經后期天數為3的倍數;5數律者:經后期天數為5的倍數;7數律者:經后期天數為7的倍數;以上時間數律均為奇數,排除偶數。偶數律者:經后期天數為偶數,并排除與3、5、7的倍數重合的數[4]。
3.4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血β-HCG陽性,B超檢查顯示孕囊和胎心搏動好;有效:治療周期中B超監測,有成熟卵泡排出但未受孕;無效:治療周期中B超顯示無成熟卵泡發育。[5]
3.5 統計學方法 結果采用SPSS 21.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FORT指數與FSH、AMH間的關系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6 治療結果
3.6.1 3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3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6.2 數律時間指標比較 根據數律時間指標將患者分成4組,3、5、7數律組與偶數律組的FORT指數由高到低依次是5數律組>7數律組>3數律組>偶數律組。奇數律組、偶數律組的FORT指數與FSH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均提示P>0.05,不能認為FORT指數與FSH之間具有相關性。奇數律組、偶數律組FORT指數與AMH進行相關性分析(P<0.05),可以認為FORT指數與AMH之間具有相關性。奇數律組FORT指數與周期妊娠率進行相關性分析(P<0.05),可以認為FORT指數與周期妊娠率之間呈正向直線相關。見表3。

表3 數律時間指標比較
PCOS是目前無排卵性不孕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PCOS患者因卵泡發育停滯,無成熟卵泡而不孕,故治療重點在于如何恢復PCOS排卵功能或成功促排卵,而準確預測患者的卵巢反應性是促排卵治療中極為重要的環節。滋陰補陽中藥序貫是談勇教授結合夏桂成教授中藥調周法理論并遵循現代生殖醫學卵巢周期性變化,創新性地將中藥調周四期理論簡化為經后滋陰、經前補陽兩階段論治。經過多年的臨床和實驗研究,滋陰補陽中藥序貫與促排卵結合治療多種生殖障礙性疾病療效顯著。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6],女子一生經歷腎氣“盛”“壯”“衰”“竭”的生理變化,此即最早提出女子“七”的生殖數律理論,而此與西方生理學規律不謀而合。女子以陰血為主,月經胎產以陰血為用,故屬陰體,此與男子相對立。夏桂成教授潛心研究“7、5、3”奇數律多年,前期大樣本臨床研究中發現以行經天數而論,女子行經以“7天”“5天”“3天”者居多,而為偶數如“2天”“4天”“6天”者較少,符合“7、5、3”奇數律規律[4,7]。因此“7、5、3”奇數律最大的意義在于女性生殖機能中特別是月經周期中陰長形式的時數規律。而月經周期存在陰陽消長轉化規律,陰長期即經后期,亦即西醫學的卵泡期,為腎陰、天癸滋長的階段,此階段亦普遍存在“7、5、3”奇數律,因此“7、5、3”奇數律在推斷演算陰長數律依據的同時可預測卵泡發育成熟的時間,預測卵巢反應性。
AMH是由卵巢顆粒細胞分泌合成,在卵泡募集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參與了優勢卵泡的選擇,且能較FSH更早地反映卵巢功能。AMH在提示卵巢功能上具有更強的特異性、可靠性和穩定性。目前大量研究顯示,AMH與3~8mm的卵泡正相關且重復性好。卵泡輸出率(FORT)是另一反映卵巢反應性的客觀指標,是研究卵泡反應調節的有效工具。FORT計算方式是指HCG注射日直徑在16~22mm之間的卵泡個數(即PFC)除以基線時直徑在3~8mm的卵泡(即AFC)個數。本研究顯示奇數律組FORT指數高于偶數律組,且周期妊娠率隨FORT指數的升高而升高,奇數律組、偶數律組FORT指數與AMH之間具有相關性,且奇數律組FORT指數與周期妊娠率之間呈正向直線相關。提示符合“7、5、3”奇數律者妊娠率相對較高,且符合“7、5、3”奇數律者AMH與FORT指數之間具有相關性。故可推測符合“7、5、3”奇數律者,可在改善卵巢反應性的同時提高妊娠率。但是具體提高卵巢反應性的機制有待做進一步臨床和實驗研究。本研究從臨床療效指標、奇數律時間指標科學評價夏桂成教授“7、5、3”奇數律,并將“7、5、3”奇數律與卵巢反應性相結合用于評估促排卵效應,為科學探討卵巢反應與奇數律時間指標相關性提供科學依據,但還有待于臨床更大樣本深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