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崇慶
摘 要:高中物理學科在高中學習當中屬于重要課程,而很多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存在較大難度,而導致學生物理成績不佳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學生能力不足,更重要的是學生物理學習習慣不良。基于此,為了幫助高中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需要高中物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積極采取必要措施,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習習慣;學習效果
學習習慣影響著實際學習效果,高中物理知識學習存在一定難度,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需要高中物理教學中采取合理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物理學習習慣主要是指學生在進行物理學習活動中呈現出來的主動化、經常性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所以,有必要深入探討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一、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的習慣
在進行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進行科目知識的講解,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高中生在課堂聽講過程中,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自我意識和成人意識,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經常走神和注意力不集中,這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的聽講習慣。在實際教學中,物理教師需要對學生充分尊重,在學生發言過程中要引導其他學生尊重并專心聽取學生發言,自己也要集中精力聽學生發言,以在學生當中樹立榜樣,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講習慣。同時,物理老師在講課過程中,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更新穎、生動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其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的習慣。比如在指定相關學習小組或者學生進行發言的時候,要求平時聽講不認真或者愛表現的同學在聽講之后當小老師來評價剛才的發言,促使這類學生更專心地聽講,逐漸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
二、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高中物理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要求學生努力提升自身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為了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需要高中物理老師積極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在這節課結束之后,老師要給學生布置下節課課前預習任務,促使學生在上課之前對需要學習的知識要點進行閱讀和梳理,并標注出自己存在疑問并且難以理解的知識,通過超前思維提升學習效果。經過學生課前預習,可以在課堂上老師提出相關問題之后,及時結合之前已有的認識與思考,表達自己對相關問題的觀點與看法,之后結合老師的正確講解進行對比,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出錯原因,在以后的預習過程中能夠多加規避和考慮,一步步提升預習效果,并逐漸養成預習習慣。在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之后,要在物理學習課堂上更快地融入新知識的學習中,更全面深入地掌握新知識,提升學習質量。
三、培養學生規范操作的習慣
培養學生規范的物理操作習慣,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思維方法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高中物理知識過程中,起初都是簡單地模仿老師講解知識的思路,尚未學會通過物理語言來思考物理問題,所以,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和步驟的詳細講授,并細化講解這樣解題的目的以及原因,幫助學生在思維上建立正確的解題思路,通過物理思維解決物理問題。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規范化操作,以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與思維習慣。比如在對力學知識進行講解的時候,老師要嚴格要求學生作業的規范性,促使學生通過正確、標準的方法研究物理受力對象,分析具體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規范地畫出受力圖與草圖,并通過規范的操作過程找出運動規律,并列式解題。老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物理思維定式,保持師生思維同化,按照老師的思維來規范、多變地解答問題。同時,老師還要積極培養學生規范的實驗操作習慣,對學生操作步驟加強監督和指導,一步步提升其實踐操作能力。
四、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我們還要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引導學生在看到題目之后及時調用腦海中相關的知識,對知識實現熟練運用,以達到準確解題的目標。很多學生在看到物理題目之后,首先會通過直覺來尋找解題突破口,或者在沒有完全理解題意時就直接解題,導致在解題過程中發現問題,浪費解題時間,還不利于培養解題思維。基于此,需要物理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認真審題習慣,引導學生對物理現象建立物理模型,并對其中蘊含的物理量關系進行分析與梳理,通過確定關鍵詞、畫出草圖、分析物理量關系等步驟來有序審題,促使解題更加順暢。
為了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需要物理老師在實際教學中積極采取必要措施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的習慣,還要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規范操作和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以幫助學生提升物理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吳文勝.高效物理課堂背景下高中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9):95.
[2]鄭冰倩.高中物理學習習慣養成教育[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