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燕
學生對新聞向來并沒有多大的興趣,對課文的把握一般只停留在新聞表面的內容上,不能做深入細致的探討。而前些天上過的一篇課文《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卻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閱讀《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時,我被作者獨特的新聞視角和強烈的感情所震撼,認為這是一篇很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其內容、主題和價值的文章。我決定從情感入手,帶學生深入課文,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去感受作者有力的心跳。
上課之前,我讓學生看了反映二戰時納粹暴行的影片《美麗人生》,做好感情鋪墊。上課時,先展示一系列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照片,引起學生對納粹強烈的憎恨的感情。引入課題后,抓住“新聞”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在列出要點之后馬上提出一個問題:新聞的“新”體現在哪里?在學生列出的課文要點中,找不到一個體現“新”的內容,我趁機告訴大家,這篇新聞發表后被全球各大報紙爭相轉載并被授予美國最高新聞獎——普利策獎。學生在驚嘆之時,我適時拋出兩個問題:
1.一篇根本沒寫任何新聞的新聞作品憑什么被稱為佳作?
2.一篇內容不是很新穎的新聞又因為什么而獲獎?
帶著這樣兩個問題,我讓學生去讀課文,找出最讓自己感動或最難理解的語句。學生找出來之后,我對這些句子作了初步的統計,選出最讓學生感動或最難理解的六個句子,分組進行研討,再由每組選出的代表談自己對句子的理解。當學生理解有偏差時,我加以引導,用充滿感情的語調將課文中相關的語句背出來,以我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從而使他們對語言有更深的感受。
六個關鍵句子的分析,使學生把握了這篇文章的主體內容和寫作特色,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這篇新聞的價值,對作者產生由衷的敬意,而對納粹德國充滿了憎恨。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段頒獎詞。因為還沉浸在高漲的情緒之中,學生寫起來,也就特別快,而且也寫得很好,讓我十分驚嘆。我又用充滿感情的語調讀了兩位同學寫的頒獎詞:“已不知有多少記者來過那片土地,昔日德國法西斯統治下的大屠場已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發生,有的只是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以及和煦、明媚的陽光下一行行高大的白楊,似乎奧斯維辛沒有新聞可寫。然而在這平淡的事實中,羅森塔爾卻以獨特環境的見聞感受,揭開平靜下的風暴,感受著罪惡與善良的對立,用情感的波瀾化為文字喚起我們的記憶。感謝他,讓我們明白不應忘記傷口,明白遺忘便是背叛。《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得如此之高的榮譽,是實至名歸啊!”
“它用極富感染力的文字,把我們帶回到那個殘忍兇暴的二戰年代,將那段久遠卻永遠都不能忘記的歷史重新提起。作為一篇新聞,它沒有新鮮的題材,但從中滲透出來的點滴對世人記憶的沖擊與對社會黑暗勢力的抨擊與斥責足以告訴我們,什么都可以忘記,但是人性不能泯滅,恥辱的歷史應永存心間”。
全班掌聲雷動。
這節課到此是高潮,也將近尾聲,我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課文的現實意義。最后用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話結束這節課: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一個沒有皺紋的老太太是可怕的,而一個忘記自己民族歷史的人是可鄙可恨的。眼睛因淚流多了而益愈清明,心靈因飽經憂患而益愈寬厚,一個民族,唯有牢記曾經的苦難與恥辱才能奮進而強大。奧斯維辛是一個尺度,關于時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無法棄置的尺度。希望同學們從中學到的不僅僅是新聞知識。牢記歷史,珍惜和平,這也是羅森塔爾寫作這篇新聞的目的啊!
課后,學生紛紛交上短評,我發現這次短評寫得特別好。我想這都是因為上課時大家都非常投入。因為這節課,我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有了更多的思考,我想我的長處大概就在這里了:很有激情,上課投入,也能引導學生投入。
當然感情也不是說有就有的,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課上得不太滿意,我將自己滿意和不滿意的課做了個比較,最后得出結論:感情是帶活課堂的原動力!
是的,回顧我上得好的課,無一不是激情飛揚的,而那些不盡如人意的課幾乎都是因為自己不夠投入。這讓我不得不做進一步的思考:如何讓我的課堂總是激情飛揚?
一、應該充分熟悉課文
我常常花上半天或一個晚上(有時候會更長一些)的時間準備一節課的內容。從課文的基本內容到細枝末節都進行思考,不放過一個小小的知識點,有任何疑問都要在上課前通過查、問的方式解決。盡可能多地查閱與課文有關的知識,做到有備無患。這樣做好充分的準備后,我是滿懷信心去上課的,因為對課文內容非常熟悉,課堂上可以盡情舒展和靈活處理,上課投入,也能感染學生。
二、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進入課堂
我發現老師的情緒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假如我一進教室是滿臉笑容,聲音很響亮,這節課就會上得好,假如我是很平淡的,沒有什么表情,聲音也是懶懶的,那么這節課就會很平淡。在上《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課時,我雖然不是笑容滿面,但我有力而沉重的話語也很有感染力。
三、保持一顆善感的心
我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有些學生說老師你有點與眾不同,我們不覺得怎么感人的東西被你說出來就很感人了。我覺得語文教學一定得感情豐富。因為語言是有感情的,你只有傾注你的感情,才能真正體會到文字里面的情感。我會故意夸大語言的情感作用,為的是讓學生對語言產生感情,從而增強語言的感受能力。
四、保持欣賞的態度
對所有的課文,對所有的學生都懷著欣賞的態度,能讓我自覺去發現美,如果這節課本著發現美、探究美的心態去上,那么我的心一定是愉悅的,我在這種愉悅感的支配下輕松完成整個教學過程,而學生也會是滿心愉悅的,他們在愉悅中完成一節課的學習。
五、找到情感觸發點
如何找到感情的切入點關系到整堂課學生的感情能否被調動起來,而學生感情的調動應該在上課不久或剛開始時進行。所以在備課時應該先設計好開頭幾分鐘的內容。
盡管在很多時候我都是非常認真地備每一節課,但是還是有一些課不能讓我滿意,細細想來,還是知識上有缺陷的緣故。另外,我感覺,這樣的激情有時候會對學生產生誤導。因為我的投入,使學生很容易受我的情緒影響,可能對文章內容的評價和理解會局限在我的理解范圍之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要避免這些情況出現,我覺得除了在備課上多下功夫之外,還應在課余時間盡可能多地學習語文教學的理論知識和相關的語文知識,應該多學習他人的長處、多與同行們交流探討,使我的課堂教學臻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