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
女兒安安跟她堂姐朵朵一起在樓下空地上比賽拍球時,她對朵朵說:“朵朵姐姐,你大我小,你要讓著我。你拍一局,我拍兩局。”

朵朵是我老公堂哥的女兒,和我們住在同一個小區,放暑假后經常來找安安玩。她比安安大半歲,幼兒園畢業時,為了表演一個與籃球相關的節目,專門進行過一段時間的拍球訓練,能連著拍兩三百下。似乎是對自己拍球的技能成竹在胸,對于安安提出的要求,朵朵爽快答應。安安一次少則拍幾十下,多則拍一百多下。幾局下來,兩人輸贏的次數差不多。
安安總是這樣,喜歡讓別人讓著她。追根溯源,大概是受了我老公的影響。平時陪安安一起玩的時候,但凡涉及競技方面的游戲,我老公總覺得安安還是小孩子,總是處處讓著她。在她看來,大人讓著小孩子是很自然的事情。兩人一起比賽畫畫,明明安安畫得慢,最后贏的人卻是她。父女倆一起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安安要是輸了,就說這次不算數,非要再來一次,直到她贏為止。老公是個球迷,閑暇時最喜歡看電視體育節目,但只要安安提出想看動畫片,他立馬把電視讓給安安。久而久之,安安也就養成了遇事喜歡要別人讓著她的習慣。和鄰居姐姐比賽跑步,她會說:“姐姐,你比我大,你要讓著我。”跟爸爸學會下圍棋后,她每到周末都會要求爸爸跟她殺一盤,同樣會要求爸爸讓著她。
可是,不是每個人每一次都會答應她的要求。這不,拍完球,安安和朵朵又比賽跳繩,當安安再次提出要求時,朵朵不樂意了:“為什么我跳一次你跳兩次?這樣不公平!”安安卻說:“你比我大,當然得讓著我呀!”朵朵一口回絕:“不行,沒有這樣的規矩。咱倆輪著跳,誰先累積跳到100下誰贏。不然我就不玩了。”
見朵朵態度堅決,安安沒再堅持。可跳了一會兒,落后的安安再次提出要朵朵讓著她。朵朵再次拒絕,還把繩子往安安手里一塞說:“我不跳了。”安安只好自己跳,但跳了一會兒就覺得索然無味停下了。
回家的路上,安安氣呼呼地向我抱怨:“要她讓我一下,她都不愿意!”
我借機教育她:“既然你們是在比賽,就要遵循比賽規則,公平競爭。否則,又怎么判定輸贏呢?只有你真正憑自己的實力贏了別人,才能證明你的技能高于別人。如果你是因為別人讓著你才贏的,又有什么意義呢?”
“可我不想輸。”安安說,“爸爸和我下棋的時候就讓著我。”
我說:“爸爸是爸爸,他和你是一家人,和別人不一樣。一旦走出家門,別人并沒有義務讓著你。既然你不想在和別人比賽時輸掉,平時就要多練習。高超的技能都是在反復練習中獲得的。”安安聽罷沒有吱聲。
為了讓安安在同朵朵比賽時不至于總處于劣勢,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有意陪她練習拍球和跳繩,并不失時機地給她灌輸這樣的理念:她已經長大了,輸就是輸,贏就是贏,不能總要求別人讓著她。
與此同時,我私下里跟老公溝通,并很快與老公達成一致:為了培養安安的規則意識,在和安安玩游戲時不再輕易讓著她,而是堅持規則。即便讓,也要講究分寸和方式,不能讓她覺察到,以培養她公平競爭的意識。
和爸爸下棋時,當安安一不小心走錯了一步要求重走時,我會說:“安安已經6歲了,是大孩子了,不能再要別人讓了,否則對爸爸不公平。再說,只有小小孩或下棋水平很差的人才會要求別人讓。安安現在下棋的水平已經很高了,是不是?”就這樣連拍帶哄,還真的打消了她悔棋的念頭。
其實,和過去一樣,老公依然在“讓”著安安,只是這種讓是隱蔽的,安安覺察不到。當贏了爸爸以后,安安無比開心,驕傲地說:“爸爸我不要你讓了。現在我的水平都快趕上你了。”
一段時間后,安安品嘗到了真正憑自己的實力戰勝別人的快樂,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動不動就要別人讓她了。
那天,安安和朵朵又要比賽拍球。朵朵明白自己的優勢,一開始就對安安說:“我拍一局,你可以拍兩局,誰先拍到100下誰贏。”安安卻不屑地來了一句:“我才不要你讓呢!只有小小孩或拍球水平很差的人才要讓。我都6歲了,拍球的水平已經很高了,我不怕你!”我聽了忍俊不禁。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