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摘 要:研究立足課堂教學改革,以中學七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生源情況調查分析,運用文獻研究、行動研究及問卷調查等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先行經驗,歸結學業質量影響的各種因素,開展“自主合作”式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關鍵詞:城鄉結合部;初中;課堂教學;自主合作
一、研究綜述
1.自主合作學習的定義
自主合作學習是一種為了促進學習、由4~6個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自主獨學的基礎上,在教師指導下合作完成課堂學習的教學方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先行的可以快速發展,幫助同組同學學習,教師指導學習較慢的學生,促進全組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形成健康的情感。
2.初中階段影響學業質量調查結果分析歸因
(1)小學教學和評價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重視不夠。小學教學中小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良好,而對這些知識和技能的靈活運用能力要求不高。
(2)傳統初中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不夠。多數教學以“啟發式”問題教學為主,缺乏指導學生自主地對新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的學習沒有真正進入對問題本質的思考,影響了學生在新情境中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3)教師專業引領和有效教研不足。教師教研采取的方法主要有采取專題講座學習、學習先進教書信息手段、教材課標分析,對“教”的教研活動較多、往往忽略對“學”的研究。
3.現階段我校七年級學生現狀調查結果分析
(1)學生發展層次差別很大。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不斷增加,每年招生中外來務工隨遷子女逐年遞增,加上私立學校招生我區優質生源部分流失,入學我校七年級學生層次差別很大。
(2)家庭教育環境不良為數不少。調查顯示:12%的學生在家里沒有安靜的學習環境;近10%學生家境困難,有的父母離異或父母一方亡故而處于單親家庭,缺少雙親關愛;近三分之一父母忙于生計,忽視或者無暇督促子女的學習。
(3)部分父母教育思想不正確,造成孩子身心發展不健全。部分家長迫于生計,過多考慮經濟利益,沒辦法站在孩子教育的立場考慮問題,導致孩子過早承受社會負面壓大,導致孩子孤僻、好斗心理形成。
二、“自主合作”課堂教學改革行動研究
1.課堂特征
學校構建“自主合作”教學模式改革,課堂教學圍繞“先學后教、自主合作、反饋糾正”展開。學生預習反饋,教師精講,學生合作學習,反饋交流。
2.研究的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學習研討、教師準備階段。確定“自主合作”課堂教學改革試點班級。試驗教師深入課堂實施行動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進行準備:①學習先進教育理論經驗,堅定教改的決心和信心。組織試驗班級教師到先進經驗學校參觀、跟崗學習。組織專家到校開設專題指導講座,提升理論修養。②實時教學研討,及時調整研究方向。定期開展研討。每周一次研討課聽課、磨課;每周一次集備反饋教改困難剖析;每月一次年段全學科經驗交流。③加強硬件投入,制定制度保障。做好教改硬件準備,如可移動小黑板或是電子設施,學生小組組牌,學生個人意愿表達指示牌,班級小組評分板,年段表彰展示板等等。小組合作課堂組織管理的班主任、科任教師、小組長、小組成員、教師學生評價等各項制度切合實際、鮮明、可操作性。
(2)第二階段:階段性匯報展示,總結改進。在研討課的基礎上開設匯報課,分階段、分學科先后開展教學改革專場點評會,通過專家點評、同行聽課,在校內形成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改進中實現如下成效:編制適合本校全套導學案,保證課堂的實效性;細化小組培訓進程,提升小組的學習力;完善小組評價標準,強化小組的管理力;分階段建設、表彰小組,確保小組的執行力;完善教師評價機制,保證教改持久性。
(3)第三階段:初見成效,實施推廣。近一學年的試驗班級“自主合作”推進和完善,試驗班級競爭合作文化氛圍濃厚,學生自主學習行為規范,交流能力提升,轉變學習方式,學習有競爭感,學習有獲得感。成績進步明顯。進入八年級全年段推開“先學后教、自主合作、反饋糾正”課堂教學。
三、“自主合作”式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結論
良好推行教育改革全面實施,落實“自主合作”式課堂教學,有以下幾點經驗總結:
1.做好教師培訓,全體教師參與觀摩課,骨干教師開設示范教學,教師日常教研以專題教研為主,開展打破學科界限的年段大教研活動。
2.教師結對發展,例如我校12個班級,分三個樓層,每層四個班級,每學科集為一個教師學習共同體,每樓層每兩位教師結成對子,日常堅持相互聽課、磨課,每兩個班級任課教師形成管理共同體,共同指導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3.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立德樹人,德育先行。養成教育、小組精致管理模式建立為先,再推行“自主合作”課堂教學模式。
4.課堂教學模式推進:先學后教預習指導、反饋為主,前期可以利用課堂實踐指導預習,合作互助學習先行,推進合作探究;當堂訓練(嘗試綜合性問題合作學習)先行,再推進小組交流展示,反饋糾正教學。層層遞進,使教師逐步由主體轉向主導。
5.小組合作學習推進:學生預習指導—小組建立培訓—小組互助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間交流展示。
研究利用問卷調查、訪談形式,對結果分析找準教學改進的方法,結合學生學生實際情況,積極在教學中實踐研究,大大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能力,通過推行“先學后教、自主合作、反饋糾正”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自我管理、學會學習,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引導學生、教師、家長、學校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