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英
摘 要:高中有機化學模塊內容豐富,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但是,有機化學知識分布較為分散,課程內容中新概念多,同時與大學有機化學課程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銜接,難度梯度大。因此,在學時有限的情況下,給高中生有機化學學習帶來了一定難度。基于此,為了提高高中有機化學教學效率與學生有機化學掌握水平,分別從三個角度闡述了高中有機化學教學具體策略,為廣大高中化學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高中化學;有機化學;教學策略
一、整合有機化學課程
高中有機化學內容主要分為必修板塊與選修板塊,兩者在課程中的作用及教育價值都有各自的特點,前者注重有機化學知識內容的廣泛性,內容豐富但較為籠統,后者側重高中有機化學內容的深度,教學內容及知識較為詳盡。因此,教師在有機化學模塊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這兩者的不同,做到統籌兼顧,通過有機化學課程內容,有效銜接這兩個模塊,以期達到高中有機化學教學
目標。
整合高中有機化學課程內容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整合要把握高中有機化學知識體系的精髓,這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充分認識與理解有機化學的課程內容。注重有機化學內容的連貫性與合理性,如官能團的學習,這一知識點在有機化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有機化學基礎》與《化學》(必修)部分均有涉及,但必修模塊中涉及較少,而在基礎課程中則由代表性物質(如烷類、烴類、醇類及醛類)引申出具有相關性的物質,由官能團的個性向共性推進學習,為學生構建清晰的有機化學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過程中的“結構—性質—用途”思維。與此同時,將課程知識進行整合也有助于有機化學課程學時的優化,為滿足有限學時下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新途徑。
二、重視有機化學分子結構和反應原理分析能力的培養
有機化學核心思想為“結構決定性質”,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逐步引導學生對有機物分子結構的認知能力。由于高中化學課程的安排,學生經過無機化學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基礎,但同時在無機向有機過渡時會出現化學思維的不適應。因此,引導學生逐步重視“結構”,教學中利用分子結構模型可讓學生對有機化學模塊中“結構”這一特點理解更為深刻,進而不斷提升結構邏輯分析能力,突破無機化學學習時的思維定式,為后續學習更復雜的手性結構問題、圖譜分析問題打下基礎。直觀的模型結構還可結合知識思維導圖,高中有機化學知識點多且雜,尤其是不同結構不同反應上。思維導圖的應用有助于構建有機知識網絡圖,優化學生的化學三重表征能力(宏觀、微觀及符號表征),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引導有機化學知識的結構化。
有機化學學習中,學生還應重視反應原理的分析,也就是有機反應中的反應物斷鍵位置和生成物中的新鍵如何形成。要突破這一點,就要抓緊落實學生有機方程式的書寫問題,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多多練習有機方程式的書寫,平時遇到每個大題,都要寫出每一步驟的反應方程式,如此長期強化下來,學生才能對有機反應原理透徹掌握,在做有機推斷題的時候才能很快看出一步與一步之間的反應關系,很快推斷出其中的相互關系。
在利用立體模型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選修課中“有機推斷與合成”專題,讓學生在動手學習過程中增強有機結構的綜合分析能力,將復雜的問題通過“逆推”—“正推”的思維拆解為基礎問題,并結合“定量計算”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助于解決復雜的綜合問題。
三、利用現代化的設備輔助教學
為更好地提高有機化學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入現代化教學輔助設備。如視頻影像(如有機化學公開課),立體模型(球棍模型)的應用。圖譜是研究有機物結構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條件的高中還可以組織學生去高校或科研院所參觀質子核磁共振。教師在有機化學每一模塊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統計軟件,對學生掌握情況進行科學的了解。如可利用Excel軟件分析學生不同有機化學模塊的成績以及相同模塊內難度不同的題目的正確率,利用SPSS統計軟件分析題目難度與學生成績高低的相關性。科學地分析學生有機化學學習存在的弱項及其成因,從定量計算、結構辨析、反應類型及合成推斷等方面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考查。現代化設備輔助教學離不開實驗,高中有機化學實驗在課程設計上分為常規操作及創新實驗操作,常規的實驗設備操作在無機化學學習過程中已有涉及,故有機實驗更注重創新實驗操作,在課程設計上應注重這兩者的比例。
有機化學的學習難度大,學習時思維方式與無機化學略有不同,因此學生在剛接觸時難免會不得要領,陷入“有機恐懼癥”的學習困境。針對這一現象,本文主要從3個方面論述了教師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克服有機化學學習困難。在經過無機化學的學習后,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化學知識,掌握了基礎的化學反應及化學計算,對于有機化學課程,教師首先應從學生興趣入手,課堂上逐步引入有機化學涉及的新概念及新名稱,處理好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銜接,全新的化學體系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本身對學生來說既是興趣點也是挑戰點。全新的體系知識多且雜,教師應提前對教學內容做整合,教學組對課程設置做調整。其次是注重有機化學“結構至上”這一特點,教學過程中通過思維導圖與直觀的結構模型幫助學生掌握有機化學最核心的知識點。最后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或現代化設備軟件輔助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有機化學分析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程悅.高中有機化學教學方法研究[J].中華少年,2016.
[2]姚夢娟.基于學生弱項分析的有機化學教學建議[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