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貴
摘 要: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人們的思想在逐漸地轉變、進步,對學生的教育要求也隨之提高,人們不再只單一地關注學生的“死成績”,轉而更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基于這樣的形勢,教育界開始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從思想、教材、教育模式等各個方面轉變,摒棄落后的教學因素,加大新型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和創新,以期實現現代素質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問題;解決策略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是進行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石。初中是學生受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語文的學習水平對學生素養的培養有著重大的影響。新的教育理念提出素質教育,原有的教學模式不再適應現在的教學要求,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為此做出了轉變,對現有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改進,旨在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現代教育教學宗旨的實現。
一、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和模式轉變不夠徹底
為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國的教育實施了改革,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初中語文老師開始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以期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但是大部分的教師傳統思想根深蒂固,一時半會完不成這種轉變,再加上一些執教時間久的老師對現代科技產品的運用不是很靈活。所以導致一些新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上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創新性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現[1]。
(二)教學內容設計不合理
教材是老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依據,教育改革提出以后,教育部門對教材內容也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新的初中語文課本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加強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的培養。但是大部分的語文老師對教學的目標沒有加以重視,造成課堂教學沒有完成其應有的任務,教學的目的沒實現。例如,在作文教學中,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培養學生思維發展和創造力。但是在實際教學時,很多老師給學生設定死的寫作模板和命題,造成學生對知識的運用不靈活,作文技能得不到提高、內容不新穎,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創新性發展,不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發展。
二、針對現在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明確學生在課堂教學上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明確提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所以初中語文老師首先要確定這一點,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此來激發他們對語文學習的欲望,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中,平凡而簡單的話語將作者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老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老師都給講解了。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培養其分析、總結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2]。
(二)利用科技教學手段彌補傳統課堂的不足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上的應用,輔助教學目標的有力實現。例如,《愛蓮說》這篇文言文寫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意境高雅,但不是所有學生都見過蓮花,傳統課堂老師也沒辦法展現蓮花的形態,多媒體的運用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老師利用多媒體搜集相關的圖片或視頻,然后在課堂上播放,蓮花的高潔和清雅可以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多媒體的運用很好地彌補了傳統課堂的不足,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掌握,拓寬了學生的知識層面,增長了學生的見識,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完成。
(三)利用多樣式的教學方法,實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教育改革以后,大量新興的教學方法產生了(如興趣教學、問題教學、合作教學、評價教學等等),它們的運用能刺激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欲望,積極地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動性,有力地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例如,“合作教學”的運用,老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語文的學習情況,本著“優生帶差生”的原則,把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小組劃分。在小組內部實行責任制,組與組之間實行評價制度,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以及探索精神,促使學生產生集體榮譽感,促進學生思想和思維發展,推動每個學生、每一個小組和全班語文學習的進步,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3]。
由此可見,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歷史的遺留問題,要想轉變這種現狀,還需一線老師加強思想學習,及時地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一切為學生服務,促進語文教學任務目標的實現,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文香,鄭成娟.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102.
[2]劉永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58.
[3]韓彥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初探[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