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勝利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富牛鎮中心小學
眾所周知,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作為培養公民基本數學素養的基礎課程而設立,具有基礎性和普及型。2017版人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做出一些新的調整,其中的“十個核心詞”應該值得教育者關注: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這十個核心詞給教育者很多的思考。在近些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也探索出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數學教材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提供了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和知識結構,是實現數學課程目標、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資源之一,積極把開發教材內容與教學核心概念更好的融合是當下小學數學教師重要任務之一。
新課程標準更加突出了小學數學的實際運用,也更加重視小學生對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因此,要求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把小學數學的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理解教材例題的基礎上提取教學的原理,再從現實生活中提出與之相關數學問題來呈現學生所要學的內容。在練習應用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例如讓學生計算自己一天的花銷,這樣就能拉近了書本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在課堂所學知識的實際用途,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加主動的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我認為要讓小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感受學到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是有價值的.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生活實際與課本的結合,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重視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的聯系,同時鼓勵學生在數學運用與生活的過程中感悟數學的價值。
教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是建立“十個核心詞”中“數感”的重要方法之一,數感主要是指關于學生對教材中出現的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認識,簡單來說,數感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數的感覺和理解。數感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充分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在具體情境中表達或描述數量關系。
“十個核心詞”中的符號意識是指學生對數學符號的認識,數學符號可以說是數學的語言,是連接兩個數的橋梁,是人們進行表示、計算、推理和解決問題的工具。老師進行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是讓學生理解數學符號的作用和運用,能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用符號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習題。隨著多媒體教學的發展,小學數學課堂也應有所調整,使用幻燈片進行教學是現代教師一項基本技能要求。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幻燈片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音影、動態圖像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快速進入教學內容,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再者,在課堂上也可以讓學生聯系一下生活中見到的一些符號與課堂上接觸到的數學符號,如醫院的標志“+”與數學課上的加號。簡單來說,因為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培養小學生的符號意識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
數學符號的抽象性讓小學生對數學學習有畏難的心理,這也是小學數學老師進行數學教學遇到的難題之一,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老師要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就必須找到一個教學切入點。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抽象思維較缺乏,這樣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情境中提高的教學水平,幫助學生化抽象為具體。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意義重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
空間概念的要求是學生能夠在看到實物的形狀后聯系所學知識想象出幾何圖形,再由課堂上所學的幾何形狀聯想到生活中的實物;能將幾何體的三視圖、展開圖加以區分和轉化;能對文字的表述進行轉化,畫出幾何圖形,建立立體模型;從復雜的組合圖形中分解基本圖形,并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能夠描述圖形之間的位置關系;能夠辨別圖形在經過運動之后的空間位置關系,利用空間觀念解決實際問題。空間觀念在學生的整個數學學習生涯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而且對以后更高層次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影響,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空間觀念?個人覺得讓小學生參與實際操作很重要,可以通過觀察幾何圖形,用測量工具去測量物體,自己制作簡單的幾何體等等,這樣學生可以將模糊、抽象的空間變成可以感知、觸摸的實物,加深對空間的認識,進而培養空間意識。
在“十個核心詞”的指導下,小學數學老師能進行的探究性思考還有很多,筆者對前三個核心詞進行初步的探究,力求在教學實踐日益完善學生對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掌握的教學方法,并希望在研究前人經驗和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能將“十個核心詞”的教學方法進行整理。學無止境,教學相長。
[1]沈霖.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十大變化與教學指引[J].小學教學參考 2012(23):14-34.
[2]廖志文.小學生數感培養策略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