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志永
都勻市第十中學
伴隨著東部、西部區域經濟差別化,很多學生家長長年在外務工。一方面導致了大量的留守學生的存在。這部分學生不良行為較多:經常不完成作業,對學習不感興趣,缺少有效監督和應有的學習輔導,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較差,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沒人幫助,就放棄不會的作業,導致考試成績差。對數學望而生畏。另一方面留守學生的課外時間被大量的作業所占,而且有的不完成作業,有的抄襲答案,有的抄襲他人作業,有的置中間推理計算過程于不顧,盲目地湊結論,換來一個按時交作業的假象,作業質量低下。而教師忙于批改大量作業,沒有時間去溝通解決留守學生的生成問題。學生寫作業和教師批改作業終日疲憊不堪,卻收獲甚微,近乎無效勞動。這就出現高耗低效的情況。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活動形式,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蓖ㄟ^完成一定數量的數學作業,能使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也利于教師了解教學情況,及時反思改進。在“新課標、新理念、新實踐”活動中倡導:“人人參與有價值的練習,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練習,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作業練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改變 “一多”、“二虛”、“三低效”的作業特點?!耙欢唷敝缸鳂I量大,學生每天有做不完的數學題;“二虛”指學生迫于教師和家長壓力,要么抄襲,要么置中間推理計算過程于不顧,盲目地湊結論問答案,換來一個按時交作業的假象;“三低效”指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做作業和教師批改作業終日疲憊不堪,卻收獲甚微。優化數學作業過程,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在作業的布置、完成、批改、反饋等幾個重要環節加以創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自己的體驗、做法。
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理論依據,對于什么是有效的“作業”,一般是指教師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效果。數學教學論認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而數學作業都是由數學問題所構成的,學生完成作業不僅僅是為了復習、鞏固、深化所學知識,更是為了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運用知識,形成技能和能力,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培養了能力。從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精選有針對性的作業,到認真逐一批改作業,再到發現學生的認知差異實施個別輔導,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反饋——矯正——改進的循環過程。判斷數學作業“有效”與否,不應該取決與教師布置了多少內容的作業,學生收獲的少也徒勞無功。如何判斷作業是否有效?從以下一些方面來衡量:是否能把握教學內容的定位;是否注重個別差異;是否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作業能否體現互動的要求,師生是否共同參與;是否把作業與學生課堂學習聯系起來;是否注重發展學習者的認知技能,提高其素質。
數學作業有效性的實踐,要提高初中數學學習效率,作業設計就應科學合理。教師有準備的選材,針對性設計典型練習,突出知識重點,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精選作業題,使學生既減負又增效。數學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次作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的教學目標從課本或課外習題中精選出合適的作業。比如教學的目標是學會判定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則精選緊扣“平行四邊形判定”的習題作為作業,根據不同的已知條件,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判定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對于一些過于綜合、離學生實際水平較高的題目要大膽舍棄或往后推。以答到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學生作業效率,這對于當前泡在作業堆中的孩子來說更有現實意義。
(2)作業要有層次。數學作業的設計要考慮學生群體的個體差異,關注每一個學生,根據每一個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編排時由易及難,層層遞進,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學習困難的學生可做基礎性、模仿性的作業,設計使他們成功的階梯,讓這些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做拓展型、探究型、開放型作業,把握概念的關鍵特征,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通過帶有思考性、創造性作業,培養探究意識、創新精神。通過數學作業分層,有效的克服了學生厭學情緒,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作業的必要,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提高學習能力。
作業進展的監控和指導。由于作業的完成是作業過程的核心,是落實作業有效性的關鍵。對學生作業的進行過程作必要的監控和指導,是提高作業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并能定期檢查學生作業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適當的矯正和指導。在課堂作業期間,教師還應經常在教室內走動巡視,與學生進行個別交流,開展個別輔導。如果教師對學生從事作業的進展情況進行經常的監控,在必要時給作業提供進一步的指導,如幫助學生明確作業問題的性質,提示作業解答的思路、策略和方法,那么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就會得到很大的增進。
批改作業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無聲的“對話”,通過這種“對話”教師可以從中得到教與學的信息反饋,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掌握的程度,同時也有利于調整教學內容的進度,學生可以從作業檢測中了解自己對所學內容掌握的程度,從而來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改進學習方法。 作業批改方法很多:(1)堂上批改;(2)當面批改;(3)小組當面批改等,但事實證明,只有教師親自批改,并給出恰當的鼓勵性評語,才是最有效的。
及時反饋作業情況。是提高作業的有效性一種好方法。當教師及時做好了作業講評后,但反饋還沒有結束。我讓學生把錯題收集起來,統一抄到自己備好的“錯題集錦”上,通過這些集錦上反映的問題,深刻思考自己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總結經驗,彌補不足。
要提高數學作業的作用,發揮數學作業的有效性,不能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布置作業、完成作業、批改作業。而是一個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得知識、使得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的認知過程。所以教師要合理而科學地設計數學作業,充分發揮作業的職能,使學生樂意去改進作業所反饋出來的不足,并形成樂于探究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和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