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敏
隆昌市紅衛小學
數學是小學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會孤立于生活之外,也不能從教材和課堂教學中與現實生活自發產生聯系。如何真正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讓數學與學生生活交融,讓他們在生活中學數學,在學數學中了解生活,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數學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實踐和思考:
依托教材,促進學習材料生活化。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系,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生活情境,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的一種教學方式。這里的學生實際生活,并不單是單純學生生活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完全再現,而是一種數學化的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也是學習活動的基本線索。學習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現行教材,加強“書本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溝通,改變數學學習蒼白無為的狀態。目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仍然缺乏時代氣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學習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將數學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建構屬于學生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如在教學“百分數”一般應用題時,就可這樣重組材料:一是收集——上課一開始就請學生描述學校周邊道路環境狀況。二是選擇——在學生所列舉的信息中,提煉出“為綠化道路環境,在校外公路栽種樹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的信息,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三是探究——學生提出問題,多是學生已知領域,讓學生自己解決。四是引導——告訴學生“這批樹木的成活率是98%”,從而提問“成活率”和“98%”的含義,讓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后交流討論。這樣重組,貼近學生所關注的生活,體現了生活數學的現實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處理、調整和重組教材內容,給課本增加“營養”,讓教學根植于生活,將教學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案例,從而適合學生發展的數學學習過程,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
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數學知識最終服務并回歸于社會生活。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教學不應該是個只注重求知過程、只注意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訓練數學技能,而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認識和掌握分析問題的方式方法。在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使每一個學生擁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生活的眼睛,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接觸實際,加深對數學問題的理解,進而懂得身邊處處有數學。數學總能找到與人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抓住了聯系,就能把活學到的知識進行活用。但這種思維習慣需要一步一步培訓。如學習比例應用后,可設計一個將配液加水或加鹽的操作活動:“要把10%鹽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鹽水,該怎么辦?”學生通過計算,動手測量得出使鹽變多(加鹽)或使水變少(蒸發)的規律。再如在學習“百分數意義”后,可出示這樣一道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我們班有30%左右的學生在家使用電腦上網,其中2/3的學生是利用網絡進行學習,而1/3的學生卻在玩網絡游戲。看到這一現象,談談你的看法。這樣讓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思考、解決身邊的問題,在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適當地進行一些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自覺地把所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培養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的意識。
關注日常生活,捕捉學生的興趣點。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存在于生活的每個角落,數學的價值來自日常生活。數學教學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景相結合,通過生活問題的解決達到鞏固知識和提高技能技巧的目的。就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體驗的積累。讓學生在知識前盡早感受這種做法,在課堂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厘米、米”等長度單位時,可從比高矮實際入手,使學生明白長度單位對于精確測量的意義,再讓學生通過測量工具認識這些長度單位,再動手測量圖釘的長度、食指的寬度、書本長度、平伸兩臂的長度、爸爸媽媽的高度、黑板的長度等。這些知識喜聞樂見,易于接受,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數學,深切的體會原來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與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
學以致用,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學習數學最終目的,是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研究和探索,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如在講解“利息”的知識點后,就可安排“做一次小小會計員”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去銀行了解現在的利率,然后讓他們把積攢的零用錢存起來,怎樣存才劃算?學生對這樣的作業很感興趣。在充分的調查、分析、計算和比較實踐中,學生對“利率、利息”的理解更為深刻。同時,這樣的活動,還可對學生滲透不亂花錢的思想,實現育人的總體目標。這樣聯系實際的教學,讓學生將課堂所學運用到生活中,又以生活實踐中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促進教與學的共鳴,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解決問題。
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要根植于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學生能力的培養,能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使學習變得通俗和有趣,使數學教學實踐變得更有活力,是對教師教育觀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