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英
貴州六盤水六枝特區職業技術學校
在教學過程中摸索學生們的興趣所在,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成績。像英語這樣的語言類學科,本身就很枯燥,就更應該采取這種措施了。
不只有上面提到的現象,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海上一帶一路和各種峰會層出不窮,加強了我們與外面世界的聯系,而且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了現在全球發展的主流,我們中國為了順應潮流的發展,多與其他國家的人進行交流,去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英語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了。因此,我們的教育方向就要多向英語偏向一點,努力為社會培養和儲備人才。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就像別的語言學科一樣,它背后是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支撐的,所以英語的學習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教師在準備和實施教學計劃時,一定要注意增加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積累和理解,英語的口語也像漢語一樣是有許多方言的,單詞也是像漢語詞語一樣有很多含義,在不同的時刻使用會有不同的意思,這都是必須積累一些英語文化才能明白的,從這方面來看,在高中課堂上實現英語教學的國際化還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太深,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現在大多數的英語教師還是在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中的灌輸式教學,在課上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們在下面機械地聽課,學生提不起興趣來,很容易就出現走神的現象。教師簡單的講解一下英語單詞的意思,再帶領學生讀幾遍,就讓學生開始記憶單詞,講語法時,也是教師一個人板書,讓學生在下面記下來。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聊,極有可能出現厭學的現象。其次,就是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平時的教學重點也大多都是放在解題技巧上,沒有把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做為重心。再次,不著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即使在課上有口語的表達也僅僅是根據課文來看著讀,沒有學生自己思考的過程,這樣對學生的口語能力沒有任何的幫助,而且有些學生的聽力總是得不了高分,這也是跟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的關系。最后,就是在于學生自己,學生們認為自己只要會做題就好了,沒必要去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學習英語,當然這與教師的引導也是有直接關系的,教師沒有很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們的英語成績,更會影響到高中英語教學國際化的進程,因此要引起教師的注意,并制定具體可行的針對措施。
教師改變教學觀念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只有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改變,他的教學方法才會相應的發生改變。現在很多英語教師并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他們的教學觀念還是很落后的,往往都還是傳統教育方式的那一套,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太大的幫助,而且只把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從而使英語課堂變得無趣乏味。教師應當努力實現英語教學觀念的轉變,并為這些做好準備工作,教師要積極的進行學習,不斷擴充自己的英語知識面,充分了解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認真做好每一節課前的備課工作,爭取讓學生們每一節課都能有所收獲。
學生們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感到厭煩,并且這對英語教學實現國際化也毫無幫助,因此需要教師創新出新的課堂教學方法,而分小組式教學方法對這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里的分小組式教學方法與平時教師實施的分小組式教學方法是有一定區別的,它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去學習英語。教師根據幾次英語考試的成績把學生分為四人一小組,一個成績稍好點的學生當組長帶領三個成績稍差點的學生,但是他們的學習方式就不再是討論問題了,而是教師給予他們一個故事或劇本,時間一般控制在五分鐘內,讓他們來演繹,當然教師要照顧到學生們的英語水平,不能給予他們太難的。讓他們自己去分配角色,自己去進行臺詞的分配,自己進行排練。最后教師可以抽出一節課的時間來讓學生們集中展示,給學生一個鍛煉口語和表達能力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教師應該多關注一下學生的發音,并借助這個機會給學生們多說一些中外文化的差異,讓學生多了解一些外國的文化,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使學生逐漸喜歡上英語學習,促進學生主動的去學習。
中西方在文化上還是存在很多差異的,包括生活起居、家庭教育,使得學生在與外國人的交流中,常常出現一些問題,這要是出現在平時的談話中還好,要是出現在關鍵的場合,那么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錯誤。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給學生講解或者是提及一些關于這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們對這些情況有所印象,不要在以后使用的時候出現問題。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但是大部分外國的姓名順序與我們的恰恰相反,他們是名在前姓在后,這個是很容易出錯的地方。
本來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就不高,現在又要在英語教學中加上與國際化接軌的要求,無形中又加大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難度,但好在這些困難都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只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師生之間做到相互信任,最終一定可以鍛煉出學生的英語能力,提高他們的英語成績,使他們能夠有更強的能力去適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