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偌 朱洪波/貴陽中醫學院
時下,政務微信正以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公眾號為依托在各地生根發芽,成了移動政務的代名詞。如多地的時事新聞中,對救援救災的微信的活躍度穩居第一,該類微信能高效及時地傳遞信息,對救援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說明,微信已經深深的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自上世紀90年代起,為滿足公眾對信息知曉的新要求,“政府上網”工程已開始逐步推行。《2013年騰訊政務微信和政務微信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到2013年10月30日為止,在微信平臺已開通的200多萬個公眾賬號中,政務微信總數超3000個,約占認證公眾賬號的6%。由于微信平臺既能一鍵獲取各類信息,滿足大眾要求,也能使后臺隨時查看關注用戶的留言分享,與之互動,因而政務微信不但拉近了政府與人民間的距離,還能根據不同群眾的要求,制定多元化、個性化的便捷服務。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2016年2月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中就提到,要“充分利用政務微博微信、政務客戶端等新平臺,擴大信息傳播,開展在線服務,增強用戶體驗”;“通過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業務協同,實行審批和服務事項在線咨詢、網上辦理、電子監察,做到利企便民”。
實際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公眾對網絡平臺的要求越來越高,網絡同時給公民帶來了更多監督評判公共服務的途徑。而從目前的政務微信來看,其數量雖然不斷增加,但并沒有對微信的優勢加以利用,造成了公眾號流于形式。圍繞移動互聯網時微信代政務的應用,結合互聯網+的特點,可通過以下途徑有效提高政府個性化服務和實現參政議政。
政務微信是公眾參政議政,政府與公眾間對話交流的有效途徑。“為加強與網民的溝通交流,及時回應輿論關切,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用尊重民意的實際行動贏得民心,用改進工作的實際成效凝聚民心”。因而在微信平臺的中增加人機對話,在人力充足的情況下甚至加入人人對話機制,能加大公眾對政務微信的了解和重視,既能隨時準確傾聽民眾心聲,也能增加公眾的參與度,確保政務微信平臺的健康穩定運營。
在基本實現各類政務信息公開化、透明化,政務動態及時化、時效化的基礎上,政府還能考慮如何將府政府的行政職能搬到微信中去,也就是說,能讓過去必須到現場辦理的手續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終端就能輕松完成。這樣既能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提升政府在公眾心中的滿意度,更能讓群眾真正體會到“便民惠民”的優惠政策,真正實現政府的個性化服務定制。
傳統文字的內容管理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日常閱讀需求,政務微信要想脫離枯燥乏味的專業政治術語,讓政務工作更貼近百姓,更“接地氣”,就需要利用微信自帶的各類功能,如加入圖片、加入音效、加入視頻或動畫等,使得原本枯燥無味,帶有較多專業名詞的政務內容,變得生動活潑,更接地氣,從而增加公眾的關注程度。近段時間不少政務公眾號采用了較為形象而不失可愛的卡通形象,通過卡通形象之口向公眾宣傳普及相關政務知識,取得相當不錯的效果,一步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樹立政府良好形象。
在政府探索信息公開之路上,政府信息公開的載體在不斷豐富完善,從過去的文件、公報、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形式發展到網絡問政。政務微信作為一種新的問政平臺,政府工作人員更應利用網絡化的“思維”來滿足公眾不斷提升的需求,從適應當今不斷進步的社會。政務微信現已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只有抓住各類新媒體的優勢不斷創新,收集公眾心聲,掌握公眾最關切最關心的話題,在移動互聯時代開辟出新形式的網絡問政和信息傳播方式,最終獲得公眾的認可,才能實現通民情、惠民愿、強威信,讓社會管理不斷進步和發展,開創“群眾路線”工作的新形式。
注釋:
①董立人,郭林濤.提高政務微信質量,提升應急管理水平[J].決策探索,2013(8):34~35.
②龐胡瑞,單學剛.政務系統“微信風”已經蔚然成形[J].人民論壇,2013(22):68~69.
參考文獻:
[1]劉巧艷.新時期我國政府職能研究述評[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1):73~76.
[2]蔡雄山.政務微信成就“指尖上的政 民 對 話 ”[EB/OL].http://www.cnii.com.cn/informatization/2013-12/09/content_1267590.htm,2013-12-09.
[3]董立人,郭林濤.提高政務微信質量,提升應急管理水平[J].決策探索,2013(8):34~35.
[4]陳超賢.政務微信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3(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