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麗英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學
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作為起到主導作用的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通過各種方式發現并及時關注教學中的信息反饋,恰當處理和調整教學思路、教學進程以及教學節奏,從而有效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中常采用以下不同的反饋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記錄效果,總結歸納數據,評定反饋方式的使用效果。
教學反饋對教和學雙方都具有激發新動機的作用。一方面,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對照學生的學習狀態,向學生傳遞評價、啟發、指導等反饋信息;學生接受后,會從中受到教益和激勵,增強學習信心和興趣,從而強化所學知識的鞏固性,激發起學生進一步獲得成功的新動機;或因得到的評價不高,自尊心受到影響而調整、改進學習活動。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或疑惑,對教師的肯定或否定、接受或拒絕等反饋信息,也能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或激起教師對自己的教作出調整、改進。
(1)及時性原則。根據心理學的有關實驗表明:及時反饋的教學效果,要大大優于隔日反饋。很多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就是因為教師忽視了教學反饋,未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偏差并進行矯正和補救,以至給以后的學習造成了困難。
(2)針對性原則。即教師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所面對的學生的特定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到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的接受能力,給予其客觀而恰當的評價。
1.充分備課,及時預測。在開放式教學中,課堂教學過程是動態發展的,是適時變化的,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堂需求應成為調整教學活動進程的基本依據。開放式教學在課堂上沒有固定不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除了教材內容外,往往會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加以調整;教師事先擬就的教學計劃被打亂、教學進度或者加快或者減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經驗豐富的教師在備課時能預測到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運用所出現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設計教法。
2.立足課堂,勤于捕捉。課堂是獲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師僅憑過去的經驗或主觀愿望去估計是不行的,必須在課堂上認真觀察學生反應,及時調整教法。有的教師講授時不注意觀察學生的神態,也不去聽取學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業或閱卷時才發現問題一大堆,這樣就不利于及時反饋與矯正。
3.課后反思,及時小結。講課后反思、小結并非被大多數教師所重視,其實講課后立即回顧本堂課的成功之處和值得改進的地方,以及學生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及時分析應采取的矯正措施,并簡明地記在本節課教案后面,這樣既可作為下節課的矯正內容,又可作為下一次再教時的重要參考資料。若能長期堅持,注意積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實際的難得的教學經驗。
1.課堂提問的反饋對課堂教學的優化。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常用的反饋手段,有效的提問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必須充分備教材和備學生。老師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活用教材,不同的課型提問的側面也不盡相同,要靈活設問,引導學生思考,有難度或綜合性強的題目要學會把問題分解,對學生進行分層提問,做到提問及時,問在有疑問處,有疑問處才有爭論,有爭論才能辯是非。
(2)提問要適當,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根據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要讓學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來”,這就是說,要讓學生經過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礎上把問題解決,特別是基礎差的學生,提問一些較簡單的題目,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也許比學會知識更重要。
2.小組合作學習的反饋對對課堂教學的優化。初中生的一個很大特點是好動,好奇心強,合作學習正是利用了學生的這一特點,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動完成學生目標。
3.課堂檢測與矯正的反饋對課堂教學的優化。
(1)檢測功能。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信息,了解到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點、難點,診斷出其思維障礙的具體癥結,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因勢利導。在檢測功能中不可忽視的是前饋的作用。前饋是在沒有出現偏差之前進行判斷和調控,即教師根據以往教學中獲得的反饋信息,在教學前就已了解到學生的已有水平和準備狀態,估計到學生可能出現的反饋情況,從而可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學效率。
(2)調控功能。維納認為,世界上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控制。教學反饋是對教學系統實現動態的目標控制最優化的根本條件,其中學生學習行為活動和結果的反饋,是教師自我調控和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調控的依據;而學生也根據教學的反饋,進行自我判定、自我調控,以應對下一步的學習活動。只有教學雙方的相互適應、積極調控,教學系統才能正常、高效地運行和發展。
教師要重視過程反饋的設計,選準反饋時機,制定恰當的反饋方式,辯準反饋信息,迅速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調整教學進程,甚至不惜臨時改變教學內容和計劃,求得理想的教學調節效應。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巧設難局,啟發思維,使學生經常面臨反饋的情景,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經常進行自我反饋訓練,掌握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自我調整的方法,為學生自我反饋創造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