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會君
河南省扶溝縣包屯鎮第一初級中學
現代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已是時代的要求。但如何才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應用,發揮其作用,才是我們一線教師正在嘗試的一個重要課題。教師首先必須走出多媒體在課堂教學應用中的誤區,簡單的認為是“教材搬家”,或把原來的“黑板+粉筆”變為“屏幕+計算機”,而不去考慮所涉及的情境是否符合教學內容的需要,是否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其次要明確教學媒體的應用不是形式,而是幫助我們從教學需要出發,為提升學生能力,為實現新課程理念,為做出新成績的一種新教具。
任何一個抽象的數學概念在形成過程中,卻往往以大量的具體對象作為基礎,或者以一些相對具體的抽象概念作為基礎。在教學中運用幻燈片、投影儀、教學媒體等先進教學設備,可加速教學手段現代化,也是貫徹抽象性與直觀性相結合教學原則的重要途徑。
在合適的時機,利用多媒體課件豐富的表現力,不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現多姿多彩的視聽世界,還可以對微觀事物進行模擬,對抽象事物進行生動直觀的表現,對復雜過程進行簡化和再現。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聲音、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可以將靜態變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充分表現教學內容,突破教學難點。
新教材提出了用較少的課時學習相當全面的基礎知識的任務,還要注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我認為,不更新教學理念、方法和技術,教師是很難勝任的。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和以前傳統的“黑板+粉筆”教學模式相比,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它可任意快速呈現大量信息,并通過刺激學生各種感官,拓寬信息傳輸的渠道,提高信息傳輸的速度,增加信息傳輸的密度,以其特有的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功能,使課堂教學更顯直觀生動,更加容易突出重點,化解難點,能夠取得以前傳統教學輔助手段所達不到的效果。
教學課件可分為演示型課件、模擬型課件、練習型課件、游戲型課件等。在課堂上,常常會出現一些讓教師無法在課堂上講清楚的現象和過程,而這些往往正是數學教學的重難點。這時,利用教學媒體的直觀性,可以突破學生視覺的限制,多角度的觀察分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利用教學媒體的動態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過程,圖文聲像并茂,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利用教學媒體的可重復性,克服遺忘,突出重點。利用教學媒體的實驗性,實現對普通實驗的擴充,并通過對真實情境的再現和模擬,培養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
我們都知道,計算機最為有效的還在于強大的交互功能,教師要設計恰當的軟件平臺,讓學生借助軟件平臺從事探索或練習等活動,可實現個性化教學,并隨時監控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的教學更具針對性,同時也可以切實轉變學習方式,在網絡普及的今天,教師嘗試網絡下的學習更是我們需要探索的方向。我校已實現校訊通,在教學中,很多情況下我能做到及時布置練習、盡快檢測部分學生的預習等情況,并以這些反饋為依據,進一步進行調控。
教師盡量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條件,為此要努力增強教學課件的互動性、應變性和可操作性,指導學生通過應用課件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這樣學生不僅體驗了探索知識的過程,也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體會到怎樣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數學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數學教育關注的焦點也已經從單純地研究“教”法,發展到更廣泛地研究“學”法。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信息技術與板書的有機結合,組織每一堂課,激活每一堂課,激活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產生學習和研究的動力,才是實現新課程理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