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彥麗
河北省臨城縣第一小學
教育要以人為本,作文教學亦如是,學生才是作文的主角。作為老師,教的是寫作的方法。寫作不是隨意的涂寫,而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學生不但要懂得遣詞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謀篇、確定中心思想,由“準備”“構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動交互進行的循環過程。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在作文教學中,怎樣才不“限制學生思維發展”,又不“熄滅學生的思維火花”,卻又能行文流暢、中心明確。我認為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要找準“下水”示范的節點,給學生最好的習作引導。
標點符號是一種雖微小卻不可缺少的語言工具,它的價值并不亞于一個文字。有了標點符號,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易于理解。一個看似平常的標點符號,卻可以增強表達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盡之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經常出現不重視標點,不加標點,或不懂得正確運用標點的現象,特別是對引號的用法上錯誤多,造成語句不通,讀來費力。所以要使學生明確標點的意義,并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
1.從課例中尋找。人物對話引號的使用、提示語位置的變化是學生習作中的一個難點。仔細翻閱,課文中不乏學習的范例。如:提示語在前的句式:爸爸突然問聰聰:“你知道‘驕陽似火’是什么意思嗎?”提示語在后的句式:“早哇,像鉆石那么閃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葉上的小青蛙對小露珠說。“早哇,像水晶那么透亮的小露珠。”爬到草稈上的小蟋蟀對小露珠說。還有提示語在中間的句式:“我是噴霧器大夫。”噴霧器一邊噴灑著除草劑,一邊大聲地說,“平時你們欺負小稻秧,現在輪到你們倒霉了?!?/p>
從“找”中讓學生明白,其實方法就在自己的身邊。拉近了與文本的距離,也降低了學習的心理抵觸度。
2.在發現中總結。發現是學習的開始,也是學生體會成功的第一步。學生在比對中發現,人物所說的話語都應用上引號。但是,提示語位置的變化,后面的標點也相應改變。提示語在前用冒號,提示語在中用逗號,提示語在后用句號。發現使學生捕捉到了學習的樂趣,總結又促使對于標點的內容進行深化。
3.在練習中提升。行,才是知的最終形式。進行句子標點的練習,從而讓學生在練習實踐中得到鞏固提升。一篇作文是由一句句通順的話語和一個個恰當的標點符號組成的。因此,我們應注重對標點的“下水”指導,在循序漸進地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標點使用正確率。
句子訓練處于字詞和段篇訓練之間。它既是字詞教學的“升華”,又是段篇教學的“起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但看我們學生的句子,語句總是簡單、干癟,缺少形象生動地描述,缺乏精彩的詞匯,缺失完整的結構搭配。在句子教學中,我們應加強訓練,準確把握內容,明確訓練思路,合理選擇形式,切實提高句子教學效率。從課文中學習個例是句子訓練的“點”,點要推廣到面上去,才能最終掌握某種句式,形成語文能力。引導學生從個例的學習中發現某種規律,是由點到面的中介,是句子訓練的核心,也是學生真正掌握句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所在。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構成單位,是由詞句轉向篇章的重要環節。一篇文章就是根據思想表達的大小層次連句成段,綴段成篇,最終完成 全篇的中心思想的表達任務的。有此可見,抓住重點段落進行“下水”,理清段落結構,從而明確段落的寫作方法。
如《海底世界》第二自然段的教學。引導學生體會總分結構的段落結構的特點。先讓學生讀懂這段話一共有幾句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又是圍繞哪一個詞語來寫的?領會總分構段的方法)再看后兩句話都在寫海底動物發出的聲音,意思有什么不同?(初步了解從不同角度進行敘述的方法)接著改變第二句話的排列形式,邊讀邊體會,哪里寫得好?(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還有的像人在打呼嚕……
最后請學生以“傍晚的云霞真是讓人陶醉。”為開頭,寫一段話。這樣由扶到放的方式,從三個環節逐層深入、從而突破難點,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總分結構,行之有效鞏固方法。
俗話說,“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文章還是要寫得合格合調為好,雜亂無章、語無倫次總不行。對于三年級小學生來說,寫文章前對文章的層次結構及寫作順序進行構思,列作文提綱是件難事。不少學生初寫的文章一段到底,全無層次、結構、順序可言。最初的訓練還是要從閱讀開始,利用教材,對課文進行分析,講解課文的層次結構、寫作順序、開頭結尾、段落大意等等,讓學生對文章的結構有所認識,并在習作練習時參照并列寫提綱。
關于語文教學的目的,葉圣陶老先生有兩句話說得很好:“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苯處煹淖饔貌粏问恰靶畔⒃础?,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在平時的教學中,及時捕捉和挖掘文中讀寫結合之點,抓準、抓巧、抓實、抓妙,老師“下水”做示范、學生“戲水”來嘗試,在作文教學的“汪洋”中盡情享受習作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