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卓/北華大學圖書館
我國圖書館機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從古代的藏經樓到近代洋務運動中西方圖書館建設思想的引進,圖書館的功能定位不斷地被深化被塑造。而隨著數字化網絡時代的到來,圖書館屬性也為之變遷,顛覆了傳統圖書館所遵循的工作理念與技術方法,進而深刻改變著圖書館服務工作開展的視角。圖書館的機構設置按其功能與服務對象一般可劃分為公共型圖書館與高等院所圖書館兩類,其中高校圖書館不但是文獻信息服務不可或缺的教輔型單位,更是評價高等院校辦學質量的重要評估依據。
國內外圖書情報學者,圖書館從業人員從未停下過針對圖書館服務問題研究的腳步,并就圖書館服務工作開展提出了有益的思考。
服務模式方面:有學者著眼于調研美國日本香港圖書館的開館時間,就國內高校圖書館的開館服務時間與館員休息權益之間的矛盾提出了合理的解決方案。有學者從定量的角度收集案例圖書館的設施建設、資源建設、服務建設、人才建設指標,用統計學分析案例館的服務現狀,并以此提出建設服務型圖書館的新思維。有學者梳理我國圖書館服務志愿者的來源,論述圖書館引入志愿者服務的優勢與不足,并提出圖書館志愿者服務新模式。
服務人員方面:北大、同濟、武大等高校圖書館以出臺責任明確的規章制度形式指導圖書館學科館員的服務工作。中國著名圖書情報學者畢強論述了我國圖書館專門化人才培養的相關問題,剖析長期困擾我國圖書館學教育發展的矛盾根源,從學理上闡明我國圖書館人才培養的明確路徑。
服務工作量化考核方面:文獻依靠因子分析,構建了包含交互質量、易用性、個性化、信息資源質量4個維度,20個測評項目的圖書館電子服務質量測評量表。文獻基于讀者感知體驗的視角分析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的影響要素,通過實證研究構建了讀者感知視角的要素重要性-滿意度對比圖,得出改善圖書館服務質量的針對性建議。
通過文獻綜述,不難發現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工作主要從資源,設施,人員素質、服務理念幾個層面開展。然而相較于國家重點大學(“985”“211”),我國普通本科高校圖書館無論從撥款數目、人員結構或是硬件設施與服務理念上都擁有顯著劣勢,普通高校圖書館如何在有限甚至是苛刻的條件下最大程度去滿足讀者無限的需求?筆者認為首先應深入分析普通高校圖書館自有屬性,明確劣勢,進而才能挖掘放大服務優勢,打造符合普通本科院校辦學方針的服務型圖書館。
館藏學術資源建設的困難是普通高校圖書館需要直面的最大障礙。圖書館是知識的集散地,是助力高校教學科研、保障師生文獻利用的關鍵節點。曾幾何時,作為信息壟斷部門的圖書館是檢索查詢知識資源的唯一渠道,然而隨著文獻載體形式的不斷變遷,網絡數據庫極大地分擔了圖書館廣廈樓宇的文獻存儲任務,這一變化在便利信息服務工作的同時也為圖書館有其是一般院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帶來了一些矛盾。
首先是紙質文獻資源與數字文獻資源建設比例的矛盾。雖然根據各高校的實際情況不同會導致高校圖書館撥款數額的差異,但普通本科院校圖書館年撥款量仍無法同時滿足廣大師生對于紙本資源與電子資源的雙重需要。
其次是綜合型文獻數據庫重復與特種文獻數據庫稀缺的購置矛盾。伴隨文獻的數字化比特化趨勢,電子資源數據庫的購買占據了普通高校圖書館采購經費的大比重。然而圖書館在采購數據庫過程中一方面為所購置的資源內容大量重復所困擾,另一方面由于經費的限制,一些外文數據庫、單學科數據庫、特種數據庫卻無法被采買與使用的尷尬境地。上述局面的形成是由數據庫出版商的壟斷與普通高校自身屬性所造成的。由于數據庫商家掌控資源版權,在數據庫的供求關系中圖書館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對數據庫子庫沒有選擇購買余地,“全買or不買”導致了電子資源的高重復率。
如果說文獻資源是搭建服務型圖書館的基石,那么館員即是圖書館的鋼筋骨架。是圖書館服務工作開展的直接驅動力。而專業能力不強、社會認同度低、工作付出無法量化,缺乏服務動力等情況是普通高校圖書館在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工作態度模糊曖昧的一般原因,在此前提下開展服務成為普通高校圖書館所需面對的主觀障礙。
館員專業能力是指資源稀疏條件下對讀者需求的滿足能力,對信息管理技術方法的接受掌握能力,對服務對象問題的理解能力,與時俱進的自我學習自我塑造能力等。隨著圖書館各種新的文獻處理技術、服務方法的不斷演進,使得一些愛崗敬業的老同志在面對復雜而繁瑣的服務問題時呈現“心有余力不足”的挫敗感。可以說專業能力的高低嚴重影響著圖書館服務工作質量。由于多種歷史原因,我國圖書館學職業教育起步晚于西方,而圖書館專業人才在擇業的過程中選擇非本專業工作也比比皆是,另外圖書館工作實踐的綜合性也導致大量非本專業從業者,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延伸出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低下的現象。
工作付出無法量化是普通高校館員缺乏服務動力的直接原因。無論是科研型學科館員還是一般服務型館員,所從事的工作均以幕后為主:例如文獻采集編目,圖書流通借閱,科技文獻代檢代查,維護圖書館軟硬件設施,畢業生論文審核指導等。目前還并未出現公平可操作的圖書館工作量化方法對廣大館員默默付出時間與辛勞加以行之有效的考核。館員對于服務工作全憑敬業與責任心維系。另外,普通高等院校的圖書資料系與其他系列執行著兩套職稱晉級制度,針對普通高等院校圖書館員的專業技術職稱晉級出臺了苛刻的評審體系(非圖情專業館員需要兩年以上專業進修背景,非專業科研成果無效等)。誠然,對職稱晉級人員嚴格考評有利于增強職稱的含金量與嚴肅性,但是圖書館學作為交叉應用型學科,其科研成果勢必與其他領域摻雜糅合(例如醫學背景的學科館員與醫學科研團隊合作的科研產出),而當前的圖書資料系列職稱評審體制毫無疑問地傷害了圖書館員的服務熱情,尤其不利于普通高等院校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