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英
(金華市東苑小學,浙江 金華 321000)
【案例1】六年級下冊《千年夢圓在今朝》一文,鏈接了《炎黃飛天夢》這首詩。詩歌傳神地點明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憧憬所進行的不斷嘗試和追求,以及“炎黃飛天夢”,“夢圓”在今朝后的歡呼雀躍,全詩凝練含蓄。課始讓學生閱讀全詩,學生腦海中不斷叩問“五千年的夢”是什么?“夢圓”在什么時候?是怎么圓夢的?這樣激起了閱讀期待,學生迫切地讀起了課文。
又如:六年級上冊《懷念母親》一文,鏈接了《我的中國心》這首歌曲的歌詞,歌詞字里行間流露著炎黃子孫永恒不變的愛國情懷。課始,學生一邊默讀歌詞,一邊聽著歌曲,自然就進入了情境。
【案例2】教學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時,先引導學生思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么意思,然后聯系全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再補充“閱讀鏈接”里的資料:1917年周恩來赴日本留學,出國前給同學寫下的臨別贈言——“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東渡前夕寫下的著名詩篇——“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學生真切體會到周恩來是經過認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志向的,絕不是出于一時沖動,他的志向異常堅定,以后也沒有絲毫動搖。
四年級下冊《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表達對世界和平的渴望的兒童詩,后面鏈接了《兒童和平條約》,課中補充這一資料,豐富了知識,更體會到和平的可貴。
【案例3】 同樣是描繪“田園風光”,陳醉云的《鄉下人家》融情與景,融情于物,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田園生活。文后鏈接的《在天晴了的時候》,戴望舒以詩的形式,巧妙地采用擬人手法,令鄉間小路、田園風光都情趣盎然。雖然主題相同,但是體裁不同,語言形式不同,語言風格不同,這樣的比較性閱讀、欣賞性閱讀,使學生開闊了視野,得到了熏陶。
五年級下冊的《威尼斯的小艇》,作者緊扣小艇,介紹了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威尼斯人們的生活都與小艇息息相關,景物和人物相互聯系,表現了威尼斯這個城市的特點,展示了威尼斯人的水上生活畫卷。后面鏈接了散文《威尼斯之夜》,從夜空的清澈明凈和夜晚的清新恬靜兩個方面,寫了威尼斯美麗的夜晚。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體會兩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同一個城市的面貌,落筆點各有側重,寫法上各有特點,形成互補。
【案例4】四年級上冊老舍寫的《貓》一文,課后鏈接了周而復和夏丏尊描寫貓的片段。三位作家選取的角度不同,寫法不同,但同樣表達了對貓的喜愛之情。教學時,讀寫結合,先引導學生去閱讀、感受、對比,在表達方法上得到啟示,然后借鑒三位作家描寫小動物的方法,寫寫自己喜歡的動物。
六年級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后的第一個“閱讀鏈接”是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所選片段寥寥數語勾勒出魯迅先生鮮明的性格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學生學習人物描寫的好范例。
【案例5】還是六年級上冊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二個“閱讀鏈接”是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中的片段。巴金選取了老人、孩子、工人、盲人等有代表性的人物,生動地描述了他們到魯迅靈堂吊唁的情景。學生通過這個“閱讀鏈接”,可以更深切地體會到人們對魯迅先生的無限敬仰和愛戴。
【案例6】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文后的閱讀鏈接是關于托爾斯泰的一則小故事。閱讀了課文和這個小故事,學生領悟到葉圣陶能準確、具體地寫出爬山虎的特點,是通過對爬山虎的觀察,清楚地獲知了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托爾斯泰這位著名作家能寫出著作,也是平時多觀察、勤積累。由此學生獲得了有益的啟示:觀察特別是連續觀察是一種好習慣,并能有意識地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實踐。
六年級下冊的《匆匆》鏈接了《明日歌》,這首詩告誡世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明日的幻想中虛度光陰的人,一生都將碌碌無為。此詩簡短易背,時刻提醒學生要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可以肯定,編者編排這20個“閱讀鏈接”的目的遠不止以上這些。教師們如果能夠把握每個“閱讀鏈接”的要點,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和運用,那么,物盡其用,定能鏈接出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