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燕
(廣西柳州市柳城縣中學,廣西 柳州 545200)
在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從這幾年的美術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也是保證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前提。我上課發現,學生對游戲感興趣,于是我在課堂中常運用游戲與課堂相結合的方法,課堂效果確實顯著,學生也變得期待上美術課,能夠認真完成各項任務。
課例1:《追尋藝術家創作意圖》
美術鑒賞課一般都會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學生在學習主課的同時又要非常嚴謹地上美術鑒賞課,對學生來說難免會有點提不起興趣。但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我們的美術鑒賞課不再沉悶。我利用玩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去構思創作,在講完主要的理論知識后,我安排了兩個小游戲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第一個游戲是“一筆一畫”。這個游戲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個主題的創作。第一位同學先上臺畫一筆,跟著下一位同學通過揣測第一位同學的創作意圖畫第二筆,接著第三個、第四個……以此類推,當最后一位同學畫完最后一筆時要說出本組的創作主題。這個游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力,更能鍛煉學生的配合度和集體意識。另一個游戲是“你畫我猜”,由兩個小組同時派一名代表上臺,通過繪畫的形式給全班同學做提示,在同一時間內讓同學猜對的次數多的小組獲勝,同樣答對的同學期末成績也可以加分。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力。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整個課堂活了起來,課堂變得不再沉悶,學生也能在游戲中學習。
課例2:《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作思維的開拓》
在課堂設計中,最關鍵的就是開拓學生的想象和創新能力。如果是通過圖片加視頻的方式,哪怕再新穎,學生也只能是過過眼,看完也不會有太多的收獲。在前一節課《追尋藝術家的創作意圖》中,通過玩游戲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所以這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更注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同樣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第一個游戲是:讓30位同學通過不同的方法從講臺的A點走到B點,動作不能重復。課堂呈現中,前十位同學可以很快的完成,但是越到后面的同學就越困難,原先自己設想的方法都被其他同學使用過,只能重新想辦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有不停地去想辦法,這樣他的大腦就在不停地運轉,思維也在不停地打開。通過這個游戲延伸到美術課堂,我想讓學生更進一步地把這樣的思維運用到美術思維創作中,也讓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更深地去突破和創新。接著我又設置了第二個游戲:用粉筆在黑板上從A點畫到B點,同樣不能出現一樣的方法。其中有一個學生想象力非常豐富,他在黑板的A點畫了一個門,在B點也畫了一個門,意思是這兩個是傳送門。還有的同學在A點畫出朝向B點的喇叭,更有學生在A點畫出故鄉,在B點畫出他鄉。在這一節課上學生更進一步把思維提升到了另一個空間,給了我很意外的驚喜,學生的思維開始打破陳規,完成了另一個層次的突破。在這樣的小組合作的課堂中,我深刻感受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相互合作的熱情。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覺、自主地進行學習,努力使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有效,取決于學生是否自主學習有效。課堂上的大部分小組合作看似全員參與,實際上是學習優秀生的合作,優秀生討論熱烈,學困生袖手旁觀,沒有真正起到合作的目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困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目標和方向,多思考,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或者把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整理、歸類,為小組合作學習做好思想與材料準備,有計劃地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能越來越有效率。
在學生展開討論的過程中,有的教師只是讓學生自由討論,自己不參與、不引導,至于討論的是什么,教師根本就不知道,這樣的討論很容易使學生偏離主題。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討論的話題走向,要做好學生話語范圍的有序調控。因為課堂隨時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而又不過多干涉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在師生共同研討中逐層顯現。對小組活動開展得順利的小組要及時予以表揚。這樣的課堂合作式教學,不僅能促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大膽地、盡情地展現自我,又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判斷正誤、推理歸納等多種能力。
總而言之,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提高其有效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