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楚紅/湖南交通工程學院
在信息化、網絡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應用寫作能力往往容易被大學生忽視。但應用寫作的使用范圍廣,它是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社交等一切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技能,尤其是在網絡化時代的今天,工作求職、社會調查、市場分析、創業規劃、述職報告等都成為人們表達情感、發表觀點、陳述事實、溝通交流等的重要平臺,成為信息時代不可替代的傳播手段。而且,應用文寫作能力也已經成為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一塊敲門磚,例如“申論”“行測”已成為公務員考試必考科目。我校作為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務管理等財經類專業均開設了此課程,且就業方向的日常工作都與應用寫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但結合實際教學,筆者發現經濟寫作教學很難達到教師預期的理想效果。因此,筆者從課程建設、教師、教材、教學方法、學生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希望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寫作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市場競爭力。
經濟寫作課雖作為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但學校和學生對此課程的重視程度往往不夠。筆者所在學校的經濟寫作課程開設對象為經管學院大一新生,因針對其專業性,選用的教材為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經濟寫作》。從課時方面來說,每周2課時,一學期的教學周為16周,總學時為32課時。教學課時少,教學內容多,課堂教學實踐時間幾乎沒有,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只能夠通過課后少量的作業來體現且真實性有待考證,因此難以因材施教。大一第一學期一般以公共課居多,而這些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很少接觸到相關專業性的知識,再加之寫作課程開設的學期過早,例如經濟活動分析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審計報告等文書的寫作因缺乏專業知識儲備,使得學生在實際寫作中很難著筆。豐富的教學內容、有限的課時、開設過早的課程、專業性的缺乏都是導致經濟寫作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因此,課程設置合理化才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寫作技巧,并將其融入專業知識之中,學生們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地加以應用。
一方面,經濟寫作、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大部分為中文專業背景教師,有很強的寫作功底但沒有實踐經驗,尤其是專業文書寫作。例如合同、經濟預測報告、經濟活動分析報告、招標投標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審計報告等。關于這部分文書的寫作,大部分老師沒有一線工作背景,缺乏有效的行業背景和專業實踐,對一些專業性強的文章把握不足,僅限于課本理論知識教學,與社會和行業發展脫軌,與地方院校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脫節等。這種種原因導致了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寫作課程上無法從理論到實踐,對其教學只停留在課本上,教學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學生也得不到真正的訓練。
另一方面,在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非專業性以及流動性非常大,使得整體的師資力量逐漸弱化。我校作為一所民辦本科院校,師資流動性相對較大,尤其是公共基礎課程的老師。一定的流動性以及不合理的課程設置導致教師難以在實踐教學中進行教學改革、提高高校寫作類課程的教學水平,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和專業密切結合的文章的寫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培養獨立完成寫作的能力,比如招標投標書、畢業論文等。
經濟寫作類的教材很多,但良莠不齊。高校寫作課程的很多教材都是按照日常事務應用文、黨政事務應用文、專業應用文文種分類逐個編排,每個文種都是先含義特點,再結構格式,然后寫作要求,最后病例范文。[1]筆者教授的經濟寫作課第一章為黨政機關公文,包括命令、決定、公告、通知等文種,其格式規范、用詞嚴謹,學生以前從未接觸過此類文種,上課時屬于半聽半懂狀態,一下課就忘,課前復習效果不明顯,對黨政機關公文文種的框架以及適用范圍不熟悉。課后作業難以檢測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以及鞏固所學知識。這對于剛進入大學學習、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學生來說,無疑產生了一定的抗拒心理。現有的應用寫作教材體例基本遵循“基礎理論”和“文體寫作”兩大塊。而在文體寫作一塊,有基本依照先文體知識介紹,再例文閱讀,最后習作訓練。這是一種重理論輕感知的體例,有悖于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2]因此,我們要選擇既要適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又要考慮與專業相結合,科學選用教材,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寫作能力。
經濟寫作因為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原因,教師在課堂上大部分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法,以講授為主,由于內容過多、課時相對較少,“精講多練”的模式難以在課堂上做到。教師不僅要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緊跟教學計劃,又要給學生一定的課堂實踐寫作,很難協調分配整堂課的時間。于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法成為了這門課程的主要教學法。
寫作課一般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由于高中語文課對于寫作的講授偏文學性,主要文體為記敘文、抒情散文、議論文等,他們在高中階段接受了大量的作文練習,一般是一些傳統教學方式的知識灌輸,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作文寫作思維產生了固定思維的束縛;而經濟寫作主要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經濟貿易類寫作、畢業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就業與深造應試寫作等內容,因日常生活接觸得少,且與高中寫作內容偏差較大,學生在心理程度上接受度較低。筆者所教授班級的文科、理科學生各占一半比例,一些學生在高中時期對作文課有厭煩情緒,所以在開始上課時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而且在電視、網絡、新媒體等的影響下,部分學生很少閱讀或閱讀與應用文文體相關的書籍或文章,邏輯思維、自我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經濟寫作是一門專業基礎課,但師資一般來源于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師,這就導致了許多高校對此不重視,沒有認識到它的特殊性,尤其是理工科院校重視專業教學,而忽視了學生實際寫作能力的培養。首先,學校要認識到這門課程的實用性,重視課程建設。其次,安排足量的課時,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不同文書的寫作方法并加以實踐寫作。其次,建議調整課程開設時間,筆者認為大三開設最佳。一是因為學生已經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為應用文書寫作奠定了一定的專業基礎。二是因為大三的學生面臨畢業論文、求職等情況,學習動機比較強,學習效果更佳。
師資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經濟寫作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也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強師資隊伍。第一,形成教學團隊。一個好的教學團隊可以促進教學發展,教學團隊的合力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加強教師自身素質,進修學習培訓。經濟寫作、應用文寫作教師缺乏有效的行業背景和專業實踐,建議通過一定的社會實踐加強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通過不斷地學習,加強教師自身的寫作素養,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課堂,教學相長。第三,校企合作。可以邀請企業一些有著豐富寫作經驗的編輯或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素質員工到學校給學生上課或開設一些講座,以此來彌補專任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短板,甚至可以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使課堂上所學知識和實踐相結合。
一本好的教材往往能夠贏得學生的喜愛。當前應用文教材的編訂工作呈現出以下幾點不足,一是進入“戰國時代”,“群雄紛爭”,缺乏統一的管理規劃,表面上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好一派繁榮景象,但事實上其內容往往相似,大同小異,不能與專業建設有機聯系,學生在學習后往往不能“學以致用”。二是內容編訂方面呈現極端化傾向,要么過于龐雜,幾乎與中文比肩,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3]學校在選擇教材時也需參考任課教師的意見、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從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我校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寫作課的僅為經管學院的學生。他們在以后的就業工作中,專業文書寫作所占比重較大,而黨政機關公文因為學生日常幾乎沒有接觸,不適合放在開篇第一章,這樣不僅容易給學生造成怯難情緒,也對接下來的課程內容關注程度低,不專心。因此,我們要選擇文種豐富、體制完善的教材,教材的編排不僅要適合學生的專業發展情況,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
由于經濟寫作這門課程教材、課程設置、開設時間等原因,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法,有時甚至照本宣科,即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方式不能突出學生主導地位,很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創新教學。(1)精講多練。教師在教學內容應該有選擇性。選擇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文書進行講解。例如黨政機關公文這一章節中,可重點講解“通知”“紀要”等,其他的時間給學生多練習寫作。(2)引進優秀案例。案例不要一昧使用書本上的案例,學生也會覺得枯燥無味。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及網絡教學,有選擇地選擇當下最新的案例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當下時事、活躍課堂氣氛,也能將最新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教給學生。(3)情景教學。老師引入一定的教學情境,組織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進行討論并完成寫作。例如“合同”這一文種的學習,教師在講授完理論知識后設定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從專業方面進行討論,分組完成該文書的寫作練習。
由于我校開設課程為第一學期,一些學生還沒從高中的學習模式中脫離出來,因此,轉變學生學習觀念非常重要。首先,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常重要。課堂上,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學習,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其次,認識該課程的應用性。通過實際例子引導學生認識該課程的重要性。例如學生在畢業后想考公務員,需要考“申論”和“行測”,這時,寫作能力才是公務員考試的敲門磚。最后,調整心態,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后,學生應該緊跟老師的教學思維,參與課堂。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經濟寫作課程是為一門專業必修課程,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也會再此實踐基礎上創新教學方法,更進一步提高應用型本科經濟寫作課程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實踐、發展和完善,使經濟寫作課程教學達到教師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