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喬/西安體育學院
高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高校怎樣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以及誰來培養(yǎng)人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關系到中國未來的發(fā)展和根基的牢固性。習總書記的一句“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讓作為一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感到振奮人心和責任重大,許久以來高校是文化的傳播地,理論文化課一直是校領導所重視的工作板塊。但隨著新的教育理念的傳遞,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高校的工作重點也慢慢開始平衡,這對思想工作教育者給與了更大的挑戰(zhàn)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工作中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做出了自己如下的探究。
高校是中國共產黨的高校,是中國在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前提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發(fā)展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校。以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為前提,不斷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理念和文化弘揚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牢牢抓住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總的指導思想。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牢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理念,積極引導學生堅定社會主義立場,做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渲耍暗隆钡呐囵B(yǎng)是首當其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本身在于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工作的重點必須緊緊圍繞學生、服務學生、關愛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后能夠更好的成人成才,更好的為社會主義發(fā)展做出貢獻。高校的思想政治一線工作者是學生重要的靈魂和思想的先驅和導師,要不斷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世界、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和目標,為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不斷奮斗和努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學生客觀的認識世界,認識國內外形式,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引領學生。加大形勢政策課程的宣傳力度和課程重視程度,大學生形式政策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擔任。這就要求從課堂的出勤到課堂的管理嚴格要求,讓大學生的遠大抱負在形勢政策課堂上得到認識和發(fā)揚并去實踐,堅持不斷將學校的創(chuàng)新理念和創(chuàng)新步伐。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傳播的過程中要對學生加強人文關懷,講文明樹新風明禮儀,把高校真正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教育圣地,堅持不斷地樹立優(yōu)良的學風,使高校的發(fā)展做到管理和教育雙平衡。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知識文化的傳播者。作為知識的傳播者自己首先要業(yè)務過硬,才能將正確的知識傳播給學生。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業(yè)務素質,不斷加強黨章黨紀的學習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及理念學習。建立健全教育機制和文化傳承理念,運用新媒體的傳播力量和途徑推動傳統(tǒng)文化和信息技術的雙重融合。增強時代的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識,思想教育工作者在針對學生個體的案例突破時要有理有據(jù)有節(jié)的推動思想意識問題的解決,加快文化的傳播和正確的思想意識的樹立。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信息傳播途徑的多樣化,社會的負面信息也會傳播到學生的心里印在腦海里。他們的思想意識里不再是“只要艱苦風斗就會有美好的明天”,而是只要通過關系和金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只要有錢有關系自己就不需要奮斗和努力學習。這種負面信息的傳播下大學生越來越失去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導和理念,大學生的膨脹心理越來越強,攀強附會心里嚴重,過早的成熟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大學生提前進入了社會;另一方面,大學生不再刻苦學習而是學著送禮找關系,喪失了社會公德和正義的心。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重視每個學生學業(yè)的同時更要深抓教育,加大對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學生本人也要不斷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以馬列主義為指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為己任,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社會中找到自己奮斗的目標,讓自己不被社會需求所淘汰,做一個有道德、有理想、有目標、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校隊伍思想的陳舊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瓶頸的主要原因,高校工作者懷著一腔熱血通過層層考核進入到高校,但是安逸的環(huán)境很快就消磨了他們奮斗的決心和意志。在學術上沒有見地,在知識的領域里沒有探索,甚至對于黨中央新的指導思想都不了解。高等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刻不容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喚醒內心的激情和熱情,重新投入到職業(yè)當中去,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領域,提高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良好的借助運用新媒體,把思想政治真正的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得穿過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Z].201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