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拉/西華師范大學
現在我們正處于信息爆炸的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就是在這樣的科技急速進步、網絡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傳統(tǒng)產業(yè)不斷受到新媒介的沖擊,使各種服務方式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網上互動與網下合作也越來越頻繁。“互聯網+”帶動高校圖書館進行服務創(chuàng)新就是未來的趨勢,運用新的運作模式,將傳統(tǒng)行業(yè)和新技術聯系在一起,既能提升傳統(tǒng)行業(yè)的競爭力,又能促進互聯網進一步優(yōu)化和發(fā)展。
隨著網民的上網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移動互聯網塑造的社會生活形態(tài)的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政企服務向多元化、移動化發(fā)展。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借助上移動終端上網成為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新興渠道。移動數字圖書館、微信、微博等等各種各樣的服務徹底改變了讀者們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逐漸向移動化、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1]。
圖書館文獻信息的載體在不斷得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圖書館主要是以紙質文獻作為館藏的主體,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電子網絡為載體的文獻資源逐步被人們所認知,網絡出版物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體驗。在此基礎上,高校圖書館原有的館藏模式也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紙質文獻不再是館藏資源的主要載體,圖書館加強了電子文獻資源的建設比重。財經高校圖書館也應當順應文獻載體多元化的現狀,加強建設財經類特色化電子信息和數字資源的收藏體系。
隨著財經高校圖書館全面進入數字化轉型的時代,新技術在給圖書館帶來深層次服務支撐的同時,又給館員和讀者帶來了困惑,例如館藏空間飽和之后,館藏圖書就需要對海量的數字資源進行整合,但遇到知識產權問題時應當如何處理? 即便是在常規(guī)服務之中包括整合數據資源、挖掘服務主體大數據,設置高效的訪問入口,開展針對性服務等,也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互聯網+”時代下的數據收集不再局限于互聯網本身,當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服務的同時也能獲取相應的讀者數據,并且按照獲取的讀者數據繪制出讀者的偏好和關注的專題等[2]。但是計算機新技術的應用打破了保護用戶隱私的邊界,電子設備的攝像頭可以記錄讀者的各種狀態(tài),使得用戶的數據保護和隱私保護成為考驗圖書館工作人員職業(yè)素養(yǎng)的關鍵,這是圖書館所必須面對的源自新技術的巨大挑戰(zhàn)。
“互聯網+”的來臨讓移動圖書館的服務成為財經高校圖書館服務的焦點,完成注冊后讀者可以在任何地點、時間通過移動終端訪問圖書館,實現“小設備,大閱讀”的夢想。關注微信公眾號的學生較少,雖然圖書館用心提供服務項目,但是在萬人規(guī)模的院校中服務項目的使用頻率依舊偏低。
微信公眾平臺是“互聯網+”在財經高校圖書館的創(chuàng)新應用,以微信公眾平臺為媒介,推廣和宣傳圖書館各項資源順應了大趨勢的發(fā)展。增高微信平臺覆蓋率,使之起到傳播和擴散信息的作用。在維護微信公眾平臺的同時,應當大力宣傳微信公眾平臺,廣泛張貼二維碼,有組織地維護和聯系微信使用讀者,爭取做到全校范圍的覆蓋。
隨著微信公共平臺的廣泛傳播,用戶體驗當然也不能忽略,應該設立專門的部門進行反饋,增加參與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人員,使之形成有效的傳導機制。有能力的高校圖書館更應該設立專管部門,做到工作時間實時進行反饋,階段性進行總結,使讀者體驗到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能夠擁有更好的服務體驗[3]。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雖然給財經高校圖書館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但同時也為圖書館的發(fā)展迎來了新的機會。將“互聯網+”的理念融入到財經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中來,優(yōu)化圖書館的服務平臺,完善圖書管理模式,為高校大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提高圖書館為學生學習質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智霞,張淵.“互聯網+”環(huán)境下財經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7,15(3):146~148.
[2]劉燕.“互聯網+”思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J].創(chuàng)新科技 ,2016(12):82~84.
[3]常雅紅.“互聯網+”背景下財經高校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7,29(2):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