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亮
廊坊市安次區(qū)東沽港鎮(zhèn)東沽港中心小學
新課程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重視激勵性評價策略的靈活應用,同時要求教師能夠挖掘問題蘊含的豐富的教育資源,運用肯定和激勵的形式,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fā)展。
新課程下小學語文課堂激勵性評價的運用針對學生正確性和非準確性回答的兩類內容,而針對不同的內容,激勵性評價方式和內容也要有細化和區(qū)分,提高評價的有效性和藝術性,同時也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得學生在教師的激勵性評價下獲得更大的進步。第一,針對學生的正確性回答給予恰當的激勵性評價。教師給予學生回答的評價要避免落入俗套,那么教師可以有效運用以下方式進行評價的優(yōu)化:一方面,針對水平大致相當的學生,教師在選用激勵性評價語言時要注重語言的靈活性和豐富性,避免使用完全相同的評價語。例如,兩位學生同是閱讀《日月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評價用語,如“你讀的真是太棒了,老師都迫不及待的去觀賞日月潭了。”“最后一段你讀的太有感情了,請你再讀一遍讓其他同學學習一下。”“聽完你的朗讀,老師覺得你一定能夠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播音員。”另一方面,對于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教師的評價用語選擇必須適用相應的情況。例如,用鞭策和贊賞的語言評價優(yōu)秀生,采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鼓舞中等生,采用寬容激勵的語言來評價后進生。第二,針對學生的非準確性回答,教師不能一味的冷落和否定,避免影響學生的活躍度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揮,那么教師在給予激勵性評價時要肯定學生創(chuàng)新性的回答以及閃光點,而對于不準確的部分要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恰當糾正,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空間。
心理學認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態(tài),是智力的高級表現(xiàn),它是在獨特地、新穎地解決新異問題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智力品質,其目的是得到具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新理論、新看法、新產品。在小學階段,創(chuàng)造性思維主要表現(xiàn)為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深層的思維能力,迅速、流暢、獨特的解決問題及動手操作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產生、發(fā)展和形成又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它要受著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的驅動和制約。創(chuàng)新意識和品格主要表現(xiàn)為創(chuàng)造興趣濃厚、求知欲強烈、不畏權威、敢于獨立思考、意志堅定、能經受失敗挫折、持之以恒等等。激勵性評價正是通過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鼓舞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這種氛圍中,想象馳騁,思路縱橫,多種想法涌動、交匯,使學生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引發(fā)創(chuàng)新的潛質,使課堂成為學生語文積累釋放、組合、撞擊的舞臺。因為“創(chuàng)新”的成功,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愉快,希望盡快地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和祝賀。而老師的及時激勵強化和鞏固了學生的這種滿足和愉快,促使學生去爭取新的“創(chuàng)新”的成功,從而鼓舞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缺乏針對性的激勵容易讓人迷失方向。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應該做到從學生的不足背后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更要對其微小的進步,及時地給予肯定與鼓勵。例如即使學生朗讀得不流利,但可能聲音洪亮;語言組織得不流暢,但可能思考角度獨特,思考問題的方式別具一格;寫得結構不完整,但可能內容具體翔實……相信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便能在激勵評價中使孩子們的閃光點真正燃亮。但對其不足,雖不宜斤斤計較,卻也不能視而不見。教學中應注意避免矯枉過正,不能視批評如越雷池而裹足不前。例如當課堂上出現(xiàn)學生爭論激烈,各執(zhí)一詞,期望教師明辨是非時,教師所作出的含糊而缺少立場的回答,如:“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只會使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究竟是對是錯,也有礙學生正確地學習和理解知識。總之,激勵學生固然是培養(yǎng)和樹立其自信的好方式,但我們更要在提倡的同時注重對分寸的拿捏,強化激勵評價的針對性。
自評和互評是教學評價中的一個難點,同時也是教師很難把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是因為,這種評價方式需要尺寸的拿捏,稍有疏失就可能流于形式,拿捏過重又會造成傳統(tǒng)的硬性評價模式,沒有起到課程改革要求的效果。如果對學生的評價不公正、不客觀,就會對學生的成長帶來負面的影響。由于將評價的部分權利讓給了這些天真活潑、心理還不穩(wěn)定、未成熟的孩子,在評價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成長、受教育的過程。學生自評與互評,可以強化多方交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在學生互評過程中,同學之間能夠互相欣賞到對方的亮點,見賢思齊,取他人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促進了同學之間的良好關系。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激勵性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教師作為這一措施的推動者,應該積極投入進去,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成見,努力使語文課堂激勵性評價措施更好地服務學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深入對語文課堂的激勵性評價提出了更高也更符合學生年齡與心理特點的要求。作為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掌握激勵性評價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力求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摒除成見,全面反思,使語文課堂的激勵性評價能及時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從而更好地關愛學生的生命發(fā)展,樹立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與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