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利蕓
江西省上饒縣湖村鄉中心小學
在21世紀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科技不斷提高、文化通過互聯網不斷發展的時代,做一個有素養有文化有內涵的人似乎成了每個人心中的標桿。然而不論是素養內涵還是文化還是在學習做人都應該從基礎學習。小學語文也是教育的基礎,對學生的人生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和深遠的。由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方式與方法就顯得極其的重要。這些現實意義也推進著小學老師在語文教學方法上做出改革,來以適應新時代下改革和創新的需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語文的教材和教學方式都在在不斷的改進和豐富,但是那些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是深深扎根在教學發展中,就算教材再怎么改動那些根深蒂固的思想還是不能被抹滅。在課堂上老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只聽老師講述而沒有自己的思想,生搬硬套的使用句子或者成語。還有部分的教師只是簡單的采用板書或者是沒有營養的朗讀來進行教學。例如比如在教學“扔”這個字詞時用實物來進行情景教學的少之又少。所以現如今的普遍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都應該有所創新,而不是趨于傳統。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務部也提倡對于教學模式應該進行創新。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教學成績也成了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一個發展的瓶頸。想要進行創新型教育就要承擔成績上不去的風險。而我國長期發展的應試教育最看重的也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一個老師教學好壞甚至于一個教學質量都與成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老師在這種種的壓力面前也不敢輕舉妄動,覺得若做出相關的舉動就過于冒險。因此只敢規規矩矩的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也是這樣導致教師觀念落后。教學方式趨于傳統化。
改革是新時代發展下對教育賦予的責任與意義。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以及教師的課堂中需要注入一股新鮮的力量從而改革落后傳統的應試教育,促進生動有趣的高效課堂
處于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學在如今創新改革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課標曾明確的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改革中的一大亮點。教學中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形成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輔之以主導的教學方式,教學實踐過程中得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師在所學教學方式使用的前提下應該事先考慮此模式是否真的可以適應學生的發展,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和老師建立一種新的關系。反客為主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常說興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前提,有了興趣做事才有動力。所以在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完善教學方式采用情景教學;游戲法;生活化教學法等等。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在教《采蓮》時,首先可以在上課前對教室做一番有關課題的相關布置: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小船和一個采蓮的小女孩,在墻壁上掛上一些荷花、蓮蓬等,給學生制造一種置身其中的感覺。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將江南名曲《采蓮》放給學生們欣賞一番。有詩有水有曲如此的情景教學又怎么不叫同學們興趣大增。還可適當的提問一些問題讓同學在鑒賞的同時也不忘記動腦思考。
采用趣味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得課堂的學習氛圍變得十分的輕松,通過身臨其境的的方式來教學。不僅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正是這樣的教學改革才能夠很好的符合我國教育的新需求,并且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也為日后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得到鞏固。
在新時代的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教會學生運用文字這一工具,它更多的是想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明辨是非的審美能力。這是一種長期的過程,在如此艱巨的任務前我們應該要有效的把握課余時間進行相關的閱讀教育。課外閱讀可以很好的讓正在學習的小學生鞏固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方法,也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更好的發展。閱讀是可以讓所學的知識得到充分的應用從而得到滿足感在遇到不認識的字是又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利用課外閱讀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學習到了書本上無法學習到的鮮活的事物。
想要有效的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改革,需要教師團隊的不懈努力對教學方式的過程中不斷的創新和發展。小學語文教育是培養一個優秀的學生的基礎,它影響了一個小學生思想與價值觀的養成與發展。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的改革,不應該只重視知識的灌輸還應當重視陶冶學生的情趣和情操,培養學生的靈性與想象力、創造力,發展學生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