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柱錦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縣高塘鎮中心小學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從我選擇當老師的那天起,我便“勵志”做一位好老師,但是豪言壯志,卻抵不過時間的檢驗。走了不少彎路以后,決定重拾自我: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
2008年是我踏上教師崗位的第一年,那時候我懵懂無知,雖然已是一名老師,但很多教學上的東西我還是一知半解。可是我知道,教師一定要搞好教學。于是乎,看教學參考書找教學重點、上網搜索別人的教學設計來參考,便成了我課前畢備之事。一時間,我感覺自己在教學上找到了方向,心想:朝著這個方向走,抓住了基本,應該不會錯!更讓我引以為傲的是:PPT教學已經成為我課堂的“亮點”!對于農村小學的孩子們來說,這種嶄新的教學呈現,著實讓他們眼前一亮。每當我上課時,孩子們總是用期待的眼神注視著“大屏幕”。記得有一次,學校讓我準備一節公開課。我欣然接受并做好準備,當我選擇在隔壁班級上公開課時,隔壁班的孩子開心極了。課堂上,沒有一個學生走神或是做小動作的……孩子們喜歡這種課堂,讓我也對PPT教學模式愛不釋手。于是,我更加“肆無忌憚”地從網上下載著各種資源,有甚于直接下載別人做好的課件,經過再次編輯,稍加改動,理所當然想地變為自己的東西!
幾年以后,當我還沉浸在這種“拿來主義”,并為自己這種“小聰明”竊喜時,我們學校已經全面啟用了PPT教學,“電子白板”的使用更為便捷。一時間PPT教學,在我們農村小學蔚然成風,而學生們卻從一開始的“滿心歡喜”,漸感乏味。我,亦是如此!可是,幾年以來“固有”教學的模式,讓我“囿于其中,不能自已”。不知道離開了教學課件,我該怎么去完成一節課?此時,內心彷徨、無措油然而生……
靜坐窗前,我不斷問自己:教育就只是教好書?這就是我十年來所追尋的?[1]不,教育是為了明天的事業,是值得我為之拼搏奮斗的事業,是神圣而又光榮的事業。[2]國運興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設一流的國家。而作為教師的我,更應該感覺到自己的責任。教師這一職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我們在本職崗位上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精心培養大批的合格人才就是實實在在的為祖國奉獻,同時我自己又在創造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享受著一種青春常駐,活力長存、平和而又充實的人生幸福。崇尚偉大的情懷,讓我不甘于沉淪為一名“教書匠”。這十年來,我一直堅定一個信念:在我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我在乎家長對我的肯定,但我更在乎學生的收獲,在乎孩子們的成長。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再艱難也要走下去。
教學中,我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我愛每一位學生,[3]因為我知道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毀壞一個學生。愛學生不僅僅是愛好學生,更要愛有缺點、有問題的落后學生,做到不拋棄,不放棄。
我們班就有這么幾個被“公認”的“后進生”。他們學習成績差,而且到處惹是生非、破壞紀律,令各科老師頭疼,讓同學見而避之。作為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的我也是無可奈何。每當這些孩子犯了錯誤,我就會找他們談話、跟他們講道理,幾個孩子也都“信誓旦旦”的保證要好好學習,做個好學生,可是僅幾分鐘的熱度,便被打回原形……我曾對自己說:算了吧,我已經盡力了,學不學是他們自己的事,教不教好他們,我都拿著同樣的工資,可是內心卻很糾結。最終,我還是臣服于那份責任感。于是,到處搜索“偏方”、想辦法,通過家訪了解孩子的生活情況,經常與家長微信互動,在學校細心觀察言行舉止,利用課余時間和他們待在一起,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漸漸地,他們不再到處惹事,能與班級同學和諧相處,這種好的現象,讓我為他們感到高興。雖然短時間內,他們還不能把學習成績提高,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不怕你學習差,就怕你自己放棄”這是我常對學生說的話,而作為老師的我們,不是更應該做到多給孩子愛與希望嗎?正因為其差,因其問題多,才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愛心。尤其是對于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我要付出的可能會更多。放慢腳步,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金子,都有他們的閃光點。
我們班有學生個叫魏雨夢的小女孩,由于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心里擔心,怯弱,常常比別人慢半拍。每次都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看到別人已經完成了作業,自己就開始哭。一天都哭好多會。每次的考試成績也只能剛剛及格。了解到她的情況后。我常常私底下找她聊天。并把他的情況告訴大家,讓大家多關心他,主動和她做游戲。并時常的鼓勵她,夸獎她。偶爾的一次作業比別人快了。我就適時的夸獎她:“我們的魏雨夢今天真棒啊!”我還告訴她:“別著急,慢慢來,你一定會做的很好!”她臉上的笑容多了,也愿意和同學們玩耍了,成績也在穩步上升。經過了一年的時間我驚訝的發現。她再也不是我們班的最慢的學生了,作業做的越來越好了。看到她這樣,我滿心的欣慰,也真切的感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作為教師,光有愛也是不行的。如果不能努力的鉆研,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如何去面對不同的學生的需要,如何去機智的化解一個一個的教育難題,如何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的高效,如何實現學生在學校的根本目的?我的答案是--學會學習,學會實踐。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與反思,隨時更新自我,才能尋找到更好、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記得有一年我擔任二年級的語文老師,本來我躊躇滿志,準備在這個舞臺大展拳腳的。可是當我面對一班本來應該天真活潑,充滿生機的孩子卻一個個老實的可怕。課堂上很難激起他們激烈的回應。不管我怎樣的盡力的引導和表演,效果總是不大明顯。有很多次我站在課堂看著他們一張張的小臉,心里又著急又難受。無數個日夜我都在反思,到底哪里出錯了。怎樣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呢?我看視頻,翻資料,請教有經驗的教師……
我開始嘗試,下課與他們玩耍放松他們的芥蒂心里。課堂上給他們自主權利。比如,當他們說今天的作業多,我就布置少一些,但前提是,他們必須認真完成;他們提出的問題,我會交給大家,讓同學們共同討論,尋找答案等等。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懂得了,高效課堂首先要創設淺顯易懂,生動直觀的情境,讓孩子們一看就懂,激起他們探搜欲望再適機地點撥引導。其次要讓孩子們做自己喜歡做的,孩子們都有愛玩的心理,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實踐中學習,要比教師講解更讓學生有收獲。再次要尋找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進行教學,選擇適合孩子們年齡段、貼近孩子們生活的實例,讓他們在體驗中的教學才是最好的。
最好的教學,是需要用時間去等待的。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是一朵花,而他們開放的時間又是不同的,我們要給足他們成長的時間,用愛心去澆灌、去呵護,在教育的土壤中尋求適合他們成長的養料;用耐心去等待,要相信每一個孩子的潛力都是無限的。多點贊賞,多點鼓勵,希望之花定能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