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樂平
江蘇省沭陽縣胡集實驗小學
一種良好的閱讀能力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為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因勢利導中引導學生深層次和廣泛性地閱讀,利用閱讀積累一定數量的信息,拓展學生視野。因此,閱讀是小學語文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會產生深遠影響。以下是作者在此方面進行的探索:
通過課堂觀察和課下走訪得知:學生閱讀時間非常有限,許多學生忽視了語文學習,將主要時間和精力用于其他學科學習。此外,許多學生閱讀往往停留在表面。
由于教育改革進展緩慢,許多小學語文教師采取傳統教學方式,對閱讀的重要性和方法認識有限。許多教師將主要時間和精力用于詞句講解,這種單一和乏味的教育方式壓制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忽視了學生的閱讀體驗。
許多家長往往更加關注一些新學科。此外,一些家長缺乏對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培養,許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現代教育教學研究表明:一個具有較強閱讀能力的人,成功幾率更高。由于小學生的自我閱讀能力有限,家長又缺乏必要的監督和指導,這些不良因素制約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通過閱讀積累大量信息。在教師步步引導下,通過閱讀能形成較好的學習能力,在規定時間內要求學生進行深層次和廣泛性閱讀,提高信息獲取量,提高答題速度,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目標。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和進步的初始階段,為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充分利用課堂和課外有意識和有目標地閱讀,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在不斷閱讀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利用積累的信息提高自身寫作能力。
此外,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漏讀和跳躍閱讀的現象,這些不良現象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會制約學生的閱讀水平。為此,在實施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心平氣和地引導學生閱讀,不要過于看重閱讀速度而忽視閱讀質量。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摘抄一些意境優美和華麗的辭藻,便于積累更多寫作素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為了又快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興趣驅動下,學生會積極主動地閱讀,享受閱讀樂趣。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等方面布置生動有趣的閱讀目標,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閱讀。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和好奇心強的特點。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實施多樣化的閱讀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在閱讀中緩解緊張不安的心態,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比如:在閱讀某篇課文時,結合課文內容特點,教師可以以任務形式引導學生閱讀,將全體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各個小組成員在通力合作中完成閱讀任務。此外,還可以采取角色扮演閱讀等等。這些內容不同和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能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顯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教師在實施多樣化閱讀中要充分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和靈活組織閱讀活動,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優勢資源,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都要重視閱讀的重要性。教師要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閱讀活動,定期組織學生閱讀,鼓勵學生多讀書和讀好書。必要時,教師要推薦一些優秀讀物,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閱讀和勤于思考的習慣。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小學生還處于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于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影響到學生終身。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常抓不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性,采取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在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下逐步提高自身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