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增生
江西省信豐縣西牛鎮中心小學
在當今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各種行業對人才有了更加全方面的要求,不但要具備扎實的知識能力,更應該是充滿個性、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因而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變,只有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培養出未來更優秀的人才。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在增強自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學生的思維方式,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在更為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個性,促進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進步。
教育工作者應當在教學工作當中擺正師生關系,維護學生權利,并逐步提高對學生個性培養的工作情況,注重因材施教。但目前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得培養學生個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先對各類基礎知識進行傳授,而現階段師生之間缺少一定的互動性,導致課堂上的氣氛活躍度不足。長此以往使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無法有效跟進教學進度,而教師也無法采用針對性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難以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能力。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很少進行問題的提問,只是“帶了耳朵和眼睛”,在課程當中過于沉悶。教師則根據備課內容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則負責記憶。長此以往,使學生失去了主動提問、主動思考的思維,對新知識的求知欲也逐漸降低,從而進入惡性循環。
以語文古詩文課程為例,教師所進行的課程安排往往是要求學生進行古詩文的朗誦,之后對詩句內容逐步剖析,通過白話文的方式再進行敘述。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只能機械的進行朗讀,并接受教師所準備好的白話文翻譯。從而阻礙了自身個性化思考的成長。
良好的平臺和環境能夠促成優秀習慣的養成,因此建議相關教師人員應當在日常的授課教學過程當中不斷增多學生個性展示的機會。如在進行散文的學習時,對文章中的陌生字進行提前講解,在學生標注后,引導學生舉手進行班級內部的朗誦比賽,從而增加學生對于學習散文的樂趣積累。同時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當中表現自己,逐漸形成個性品質。
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為了更好的進行小學語文的個性化培養教育,教師需要為學生不斷的創造展現個性的平臺,進而提升個性化培養教學的力度。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創造情境教學的方式,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學習中。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對話表演情境角色,進而合理選擇自己的隊員,在不斷練習和排練中與他人進行學習和接觸,最后展現給全體師生。通過情境表演,學生首先可以學習小學語文課本的知識,由于角色是根據自我特長和愛好進行選擇,學生就可以在情境學習中展現自我特長,完善自我愛好發展。這對于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樹立正確的自我發展學習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是增進教師對學生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發現學生特長與愛好的良好途徑。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上的友好提問、課后的及時溝通、與學生家長的有效交流等方式,了解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情況的同時,掌握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優勢。這對于增進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制定不同的培養教學方案和具有重要意義。在進行師生對話中,教師需要注意對話的語氣和態度,放下教師的架子,爭取做到平易近。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小學語文教材,設置合理的問題進行提問,進而提升師生對話之間的寬度與深度。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教師需要因材施教,為學生們的語文學習制定不同的發展方案。
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是肯定學生發展,為學生學習提供有效指導的重要途徑。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對學生的考核僅僅以期末考試為主,這對于全方面發展學生是極其不利的。完善的小學語文評價體系需要包括學生課堂上的情感表達與理解深度、課后作業完成的有效時間與完成情況、考試完成情況、學習手段和方法是否符合自我發展等多方面進行考核評價。
缺乏個性培養極大的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于提升學生的發展空間是極其不利的。開展小學語文教育的個性化培養可以完善學生的自我愛好發展、幫助學生樹立對自己的正確認識、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對于發展不同特長和興趣愛好的學生具有重要意義。開展小學語文教育個性培養應用研究,可以為小學語文教育以及個性培養研究的相關學者和相關教師提供充分、科學的指導,對于完善小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增進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可以幫助教師正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興趣特長,對于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良好完善的評價體系可以及時指導學生的發展,為學生提供自我發展的動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