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英
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第一中學
在外語教學當中,跨文化意識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在日常教學當中深入對該意識的培養,對學生外語學習效果等具有重要的影響。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涉及的許多內容實際上也是跨文化教育的各個方面,如各國文化、習俗、科技、經濟、政治、體育等等,學生在了解的過程中,自然會與本國文化進行對比,從而逐步了解各國之間的不同,未來也能與國外友人更好地交流。為此,關于高中英語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以下將從其優勢入手,重點探討幾點培養的措施。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實際上存在非常大的優勢。英語教學重在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其文化與我國文化有著明顯的不同,從而形成文化之間的對比,學生也能夠感知到其中存在的差異。此外,英語教學內容除了涉及英語國家的文化,還涉及其他如日本、東南亞等國家,乃至世界的文化,如此能夠充分為教師展開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提供豐富的載體[2]。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動和交流或多或少都會以生活為例,展開國與國之間文化的分析,由此加深學生的印象。
因此,高中英語教學當中,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作用和意義也是突出的。一方面,學生能夠不斷對其他國家的文化產生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也能夠提升自己的英語交際能力。例如,美國人自由到可以擁有槍支,而中國公民不能用槍,這其中涉及有關自由、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是值得討論的,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交流,在交流、交際中可以“言之有物”,如此也能夠不斷提升英語交際能力。
高中英語教學當中,就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以下結合教學實踐,有幾點措施和建議。
高中英語教學有其教學任務、內容和要求,尤其是面對高考,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展開教學,其中必須涉及各種語法知識、詞匯的用法等基礎學科知識,并且該部分的教學需要占據大量的時間,而教師要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則可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地滲入跨文化教育。
英語文化與學生現實生活存在距離,使學生無法對其進行高效理解,影響高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滲透與培養質量。基于此,教師應通過靈活創設案例,在學生與英語文化知識之間構建起一座橋梁,通過案例導入跨文化意識,使學生通過案例得以接收英語文化,在教師引導下,對文化進行消化吸收,逐漸形成英語文化意識,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英語書本知識內容是一段時期內,教育專家迎合教育發展需求規劃創設的教學內容,具有科學性。然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書本知識局限性、滯后性逐漸顯現,使學生無法僅憑書本知識提升跨文化意識,影響英語教學有效性,為此教師應以高中生學習需求為出發點,科學創設課堂教學內容,擴容英語知識,充實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體系,使英語教學更具有效性,達到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目的。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各行各業期許通過信息技術提升綜合實力,教育領域亦是如此,迎合新課改教育創新浪潮,教師希望可以靈活調用信息技術中的教育資源,通過圖像、影音及語音等信息計劃形式,豐富課堂表現形式,賦予書本知識無限活力,激發學生自主探析欲望,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奠定基礎。為此,高中英語教師,為了使跨文化意識得以在教學中有效滲透與培養,應利用信息技術在學生與英語文化意識之間構成關聯,使學生可以參與到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達到提高英語可他那個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鍛煉學生聽力能力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播放英語經典文學影片,如《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福爾摩斯》系列等影片,使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英文經典名著影片,在提升聽力能力的同時,達到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與培養跨文化意識的目的。為此,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信息技術能力、英語文化素養,以便應對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疑問,對于教師也不能明確的英語文化,教師應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解答文化問題,使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有效師生交互,同時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而教師客觀、謙虛的態度,也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奠定基礎。信息技術應用方略有很多,為了打破傳統課堂對學生學習欲望的禁錮,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微課”教學平臺,引導學生利用閑暇時間開展英語學習,養成學習英語的習慣,確保學生在打開“微課”教學平臺時,就可以感受到文化熏陶,例如教師可以“喜馬拉雅FM”為原型,鼓勵學生在“微課”上朗讀英文名著,感受英語文化魅力,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跨文化意識培育氛圍中來,達到提高英語教學綜合質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需要通過良好教育,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培育學生英語文化素養。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并培育跨文化意識,需要教師積極轉變傳統教育理念,通過信息技術豐富英語知識表現形式,擴充英語知識,使學生感受到跨文化的熏陶,在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同時,達到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