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梅
四川省內江第三中學
通過自己學習而來的東西才是最容易消化吸收,最容易成為永恒難以磨滅的東西。數學老師教授學生知識,并不是只是單單的灌輸知識點,更多的還是在對于學生的自身學習引導上。在學習上,教師永遠是一個客體的存在,真正的主體還是學生自己,作為老師萬不可以主客顛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了良好的自學能力比老師教授千遍萬遍效果好得多。教師教學應該注重如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方面,進而不斷優化自身教學結構,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孟母三遷”這個經典的故事早就向每個教學者講明了環境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中數學老師要尤其注意教學課堂環境的打造,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才會耳濡目染,自覺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老師在整個學習環境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一個良師就是一個益友。數學本來就是極其考驗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學生一定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數學問題,如果學生向老師問問題開不了口,那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就會阻礙不斷,越學越沒勁。長此以往,學生又怎么會繼續自學下去呢?數學老師要學會和學生做朋友,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才會讓學生主動的向老師提出問題,才會有繼續自學下去的動力。數學老師可以通過課下和學生互動或者說是課上對學生的鼓勵與支持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愿意問,老師細心答,這就是營造學生自學氛圍的一個良好前提。
教學不是單個箭頭指向多個箭頭,而是單個主體和多個主體箭頭的互指。教師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學生在老師的教學中學到知識,老師同樣也能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學到除了知識以外的東西。教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在應該極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否定任何一個學生的發展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基本的知識點只是最簡單的要求,更多的是要教會學生用大腦思考,用邏輯理智去判斷。恰到好處的向學生展示數學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質疑,讓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建造起學生數學討論交流的良好空間。
學生和教師是平等的關系,傳統的執鞭說教的老夫子已經因為不符合人文教學的觀念而遠于人們的視線。數學老師要尤其注意自身的定位,切勿出現主客顛倒的情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足夠的思考自學的空間。在學習和生活中,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和質量。
數學課堂是高中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必須要學會預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不要想當然的設一個模糊的目標,認為自己可以進行很好的現場發揮。數學老師要學會審時度勢,精確客觀評估實際教學內容,切合學生實習,制定出不超過實際,又不低于實際的高品質教學目標。
(1)教師要學會利用問題吸引學生,在創建問題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問題的方向、管理以及問題解答的具體思路的方法。對一個數學問題做到很好的把控需要數學老師自身提前進行設計,聯系學生具體學習情況以及多樣解題思路,這樣才能避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教學失控的情況發生。一個高質量的數學問題往往可以很好的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力地開拓學生的數學視野。
(2)創設恰到好處的教學情境往往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系統,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相關問題的答案。創設教學情景要注意結合切實的日常活動,將抽象的東西轉化為具象的存在,用比較、想象等方式,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思維。
(3)利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進行日常教學,不忽略每一個學生,帶動每一個學生不斷進步。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數學教師不僅要在站在整體的高度上看整個班級學生的發展,還要學會站在每一個階層來看學生具體的發展情況,根據每一個層次的現實情況調整教學設計,更好的有利促進班級中的每位學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更好的進步和發展。
(4)教師要利用好多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生都是渴望被老師和同學肯定的,學生滿滿的“存在感”會不斷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自主進步。教師要學會鼓勵學生,一個肯定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等就能夠很好的起到鼓勵的作用。當然,學生想要得到表揚就需要相應的教學評價,比如說操行分,小組分,競賽獎等評價活動的開展。通過師生評價能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學習的短板和長板,促進學生的更好學習發展。
數學學習創造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師生共同探討研究,能夠在極大程度上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數學學習創造的過程往往比問題結果的直接獲得要珍貴得多。在學習數學中,數學教師要極為重視學生數學學習創造的過程,突顯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去研究探討和具體解答實踐,不斷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不斷給學生創造實現自我價值滿足的平臺。
數學教學課堂需要兩個對象共同存在,不能只是老師,也不能只是學生。老師是引導學生的指路人,學生是真正走路的那個人,所以數學老師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的地位,學會利用科學的現代教學手段,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進而更好的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