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瓊
廣安希賢學校,四川廣安
語文不僅是一門教學課程,更是一門藝術,從古至今,我國對文學的重視從來沒有減輕過,文學欣賞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承和發揚。按照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還要加以創新,創造出適合學生文學欣賞的教學模式,既要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會將課本知識當作學生學習的重點,卻忽略了學生對于文學知識的學習,其實,一個良好的文學欣賞能力才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標準。而我們現在的教學卻將對文學的欣賞置于學習的末端,我們沒有能夠很好的重視文學欣賞對于一名學生學習的作用,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能很好的提高。一些老教師對于文學欣賞的教學還是比較有感覺,有經驗的,他們會在學生正常的學習之外給學生拿出不少的時間來進行文學欣賞的練習,讓學生對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進行誦讀并做好標記,鼓勵學生與同學進行分享,讓學生在書中所獲得感受進行互相交流,這樣會更能加強學生文學的欣賞。
在培養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時候,要先著重培養學生對文學的興趣,有了興趣便是有了對文學欣賞的驅動力,會更好地克服存在的種種枯燥情緒?,F在的許多小學生因知識積累少等原因,將文學欣賞只局限在字詞上,隨時間的流逝,他們積累的字詞會相當豐富,但在他們看到一篇文章時會感到枯燥,從而限制了思維的活躍性,導致文學欣賞的局限。導致此類現象的另一原因是考試的制約,使學生讀文章的目的性有了明確的方向,而不能向自己的興趣方向發展。
給學生講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寫作環境等條件,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欣賞文章,從而更好地達到文學欣賞的目的。只一味的攻讀文章,往往會使學生偏離正確的理解方向,而使學生偏離文學欣賞的正確角度。
文學欣賞是學生必備的一項技能,是學生增強思維能力,增強審美的一種獨特技藝。培養小學生語文的文學欣賞,不僅僅指學生自己去學會欣賞,教師、父母也是其引導的指標,這樣才會使學生往正確的方向去欣賞,而不會使欣賞角度發生偏離。學校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和欣賞能力的培養,加大對閱讀方法的引導,開拓學生的視野,循序漸進的增強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身為教育者,我們同時也是學習者,我們每天思考如何進行教育,關于文學欣賞的研究在我的意識里,有這樣的見解:文學欣賞是要懷著感知、情感、理解和想象的態度,以一種敬畏的姿態去認識,享受文學作品的樂趣。而對于這些孩子們,他們的情感是純真的,這就需要我們去指引他們,引導他們怎樣在文學中找到樂趣,以至于最終能夠以欣賞的態度去感受文學作品的真諦。
我們在讓學生進行文學欣賞時,不能讓學生抱有一種應付心理,不能讓學生認為,文學欣賞這方面的學習是可有可無的,我們也要時常為學生灌輸一種文學欣賞是學習必不可少的思想,讓學生能夠意識到文學欣賞的重要性,能夠讓學生主動去學習。
我們在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同時,我們也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要讓學生總是處于一種古板的學習狀態中進行學習。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來為學生進行教學改革,可以為學生們增設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創設情景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情景學習的模式下,更好地了解文學知識,從另一種角度來認識文學常識,對文學進行欣賞。文學欣賞能力不是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讓學生們形成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做好積累,才會讓學生感覺到文學欣賞也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對文學欣賞來講,大到畢業以后,小到幼兒園都存在,當然,小學也不例外,或許更為重要。因為當一個人還小,處在一個懵懂的年齡更需要這樣文學的欣賞去引領他價值觀的形成,這對以后他的發展和對事情的看法特別重要。比如說:歷史這一點,就單抗日這一項就是這樣,如果不在里面加入文學的欣賞,一些其他人的感受和理解,恐怕小學生很難體會到那種為國家獻身,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說大些就會影響以后國家的安危。當然,文學欣賞要適度,它并不等同于讓小學生們去背誦大量詩詞歌賦。尤其是小學生,他們處于一個富有創造力的時代和時期,文學的欣賞會提高他們的能力與層次,但過多就會出現乏累,甚至會厭惡這種文學,也就談不上欣賞。所以,文學欣賞對于小學來講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過度的話也會適得其反。關鍵在于引導,通過文學欣賞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掌握分析,欣賞的能力尤為重要。
文學欣賞是學生從小學時就要抓起的,讓學生從小就培養起文學欣賞的能力,在今后的中學學習中會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幫助,可能現在的學生文學欣賞能力沒有那么高,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對文學欣賞能力的培養。要不懈努力地將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培養起來,這對于學生的成績也會有很大的提高。讓每個學生都懷揣欣賞的情感去品味人類的理想和憧憬,去體會文學中凝聚著的美好感情和智慧,讓每一名學生都沉浸于書的海洋中,在知識的世界里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