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玉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蘆洲小學
語文素質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的認識、情意、操作諸因素的統一,語文素質各要素的和諧發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單項指標,也不是幾個單項指標的簡單相加,是一種綜合效應,綜合整體水平。
小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初始階段,對于他們而言,學習知識是一方面,而建立健全的人格品質,培養各方面能力同樣重要。所以在小學各個學科的教學中,都應該滲透德育。而對于語文課程而言,具有實現德育的優良土壤,教師更應該利用有利條件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基礎之上完成德育。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雖然知道語文教學“文道統一”的道理,但是往往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注重學生的知識教育而忽視德育,甚至認為德育影響了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素質發展很不利。
素質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體現的重要方面就是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文道統一”。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教學的同時將德育滲透在其始終。教師在和學生分享優美篇章的同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而學生在掌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的過程中,恰恰就是思維的提升過程。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利用這個過程對學生進行德育,來促進他們的思想健康發展。關于德育的落腳點,小學語文德育注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學生的思想教育,一為愛國主義教育,這個方面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占據較為重要的低位;二為學會感恩,關愛他人,與人交往;三為意志力培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學會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及教師觀。要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機制,不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為此,我們應著力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按笳Z文”教育觀的基本含義是:發展學生廣闊的的語言天地,除課堂教學外,開展以課外閱讀、課外練筆為主要內容的語文課外活動,開展各門學科的教學和學校以語言為工具的各種教育活動、日常生活、看電視聽廣播等,發展學生的語言。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要破除那種把語文教學跟語文課堂教學等同起來的觀念,構建一個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語文課外活動和良好的語文環境為兩翼的新的語文教學體系。觀念是先導,只有我們都樹立了正確的“大語文”教學觀,才能在教學活動中運用靈活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和方法去實施素質教育。
語文學科的知識范圍廣博,語文自然是與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生活的時空涵蓋著歷史的時空,范圍極其廣泛。語文是作者對生活的反映,是在微觀上較為清晰地表現生活的。語文教學也同樣只能建立在每個學生個體微觀清晰的理解上,教師一家之言不能代替學生的觀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講多少、應突出哪些知識點,難以千篇一律地由教師來代替。由于教師所受的教育、生活閱歷、審美愛好等千差萬別,在理解能力與欣賞性上難以達到一致。
但在現實中卻是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教參、統一的教法、統一的作業內容及統一的答案,把學生嚴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和模式之中,很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中的誦讀吟詠,強調的是“師傅領過門,修行在個人”,似乎是自然無為的,并未抹殺學習者的自主性。試想在所有這些格式化的、整齊劃一的現成的東西面前,學生還能有求知的欲望嗎?教師還能有鉆研教材的熱情嗎?長此以往,只能導致語文教學的僵化、教學質量的每況愈下,導致惡性循環的出現。
因此,要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主性,使學生融于自然美、情感美、藝術美及語言美一體化的語文學習環境之中,讓他們愉快地誦讀、充分地咀嚼、自由地討論、優美地欣賞,使之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老師不當裁判,不輕易地下結論,不做具體分析,只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引導,或只發表一家之言,而應更多地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地進行自主、探索性學習,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想象,通過交流和合作共同尋找答案,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力,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教師只是適時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此教師要注意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要從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進行扶持。
素質教育要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發展學生個性。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深入到學生實際,全面了解和發現學生的不同個性和不同要求。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才能見效。因此,必須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為他們創設想象力馳騁的天宇、創造力萌發的搖籃。
在推進語文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教育小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培養和激發自己課內外閱讀的學習興趣,給自己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創設更多發展的空間。從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入手,積極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勇于語文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是一位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者應具有的起碼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