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梓宸/武昌工學院
我國近幾年城市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帶來了巨大的污染,城市化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巨大趨勢,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建設是協調城市發展的重要舉措。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用以規范生態環境規劃活動。
區域生態環境規劃主要是針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環境的特征以及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進行相關分析,對人類活動范圍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時間、地點、空間進行合理規劃額過程。區域生態環境規劃需要在滿足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目標的前提下按照經濟損失最小化、經濟效益最大化、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標準化的規劃原則。根據生態環境的組成要素可以將區域生態環境保護進行分類,通常可以分為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水質污染防治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噪聲污染防治規劃幾個類別。按照規劃期限對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期限可以將其劃分為長期規劃、短期規劃、中期規劃三個類型,長期規劃的規劃期限大于20年,中期規劃則為15年、短期規劃為5年;根據區域生態環境規劃的性質可以劃分為生態規劃;污染綜合防治規劃以及自然保護規劃幾個類別。
總所周知,人類的發展離不開生態環境,自然界的污染卻是由人類活動導致的,城市、鄉村、區域的發展都應該保持敬畏自然的心態,規范人類的活動行為,讓建設活動能夠和保護生態環境同時進行、協調發展。
城市開發的過程中需要實現資源開發利用的共享性,生態環境具有動態變化的特點,并且具有無邊界性也可以說生態環境邊界具有不確定性,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呈現擴散的特點,因此城市建設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具有目標一致性,需要通過建用同一的生態環境質量協調機制,以滿足城市建設的需求。個人認為城市建設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同步進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需要積極貫徹全國主體功能區域規劃政策積極促進城市主體功能區域規劃的發展;其次需要在城鄉規劃、村莊規劃中應用科學方法,充分利用具有當地特色的方法來促進區域生態華寧保護的發展;最后還需要積極采取錯啊是建立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體制和機制,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
在各種類型的區域規劃當中包含了全國城鎮規劃、省市地區城鎮規劃、縣市區總體規劃等多個類別,根據調查我國目前的規劃文件當中僅僅是將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作為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系統之一,也沒有形成深入的內容,并且實施效果較差。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在進行規劃時需要編制相關的規劃方法,尤其是在對流域地區進行規劃是需要通過流域規劃來推進干流、支流、上下游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工作的進行。在開展水利工程設施布置和建設工作時,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和手段,提高規劃區域的蓄水能力,保證水源不被污染,提高水源質量,提高規劃區域的防災減災能力。
城市建設是一個國家建設工作的重點,通常來講城市一般都是當地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應該是生態文明的中心,但是從我國近幾年的建設工作中可以看出,我國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出現了規劃建設體制不合理、不健全、資金技術短缺等問題,而且我國目前的城鎮化程度不斷增加、但是城市規模越大省委的生態環境也就越惡劣。這也是我國目前區域生態保護工作成效的問題。
通過科學的城市規劃能夠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首先需要工作人員高度重視主體功能規劃工作、實現城鎮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之間的協調發展,認知看待城市生態空間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規定指標,保證滿足相關要求。其次應該對該區域的城市化發展速度、城市化水平以及周邊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進行合理預計,預測在一定時間內城市的發展水平和人口規模,讓城市實現科學發展,在發展城市的同時保護該區域生態環境。對規劃區域當中的城鄉用地結構和城市建設用地結構進行規劃,科學規劃設計新老城區的更新速度和更新合理性,建設一個環境良好適合居民居住的公共空間環境。最后需要采取措施加快該區域的茶葉轉型速度,加快生態產業的發展促進循環經濟建設,積極對目前的產業機構和交通結構進行改善,節約能源,降低能耗水平,促進廢棄物的收集和重新利用,創造可再生能源。
近幾年國家各個部門對區域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區域環境規劃政策的出臺提高了環境保護的效果,科學技術的發展、理論知識水平的提高都給區域生態保護規劃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本文的區域生態黃靜保護規劃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部門和人員帶來一定啟示和借鑒。
[1]吳良墉.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周復多.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規劃對策[J].香港中文大學學報,1999.
[3]周復多.科學發展視野的中國城鎮化道路[J].上海城市管理學院學報,2010(03):68~71.